学习进行时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关心的这些“小事”
习近平的“两会故事”系列之三:
新华网记者 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出席全国两会。历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除了跟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之外,对民生“小事”也格外关注。一次次耐心询问、一句句贴心话语,无不体现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选取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关切的这些“小事”,和您一同回味那些暖心瞬间。
▲“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来自海东市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听完他的发言,习近平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
班彦村的乡亲们清楚地记得,五年前的8月23日上午,习近平冒雨来到村里,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当时,村子里还没有这种炕。如今,易地扶贫搬迁让班彦村的村民们摆脱了修修补补几十年的土坯房,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
“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一桩桩、一件件,再小的事情,只要是关系乡亲们衣食冷暖的事,都是总书记惦念的大事。
▲“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了战“疫”需要,2020年全国两会推迟两个多月举行,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
会上,当听到有委员在发言中表示,今年自己的企业将新增两万人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插话问道:“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
“养猪、食品加工和物流。今年5月以前新招了一万人,打算再招一万人。”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遭遇了一场大考,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产销难、投资难、兑现难等问题。
“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难’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才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的讲话字里行间蕴含着辩证思维和发展逻辑。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总书记的话给人们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馒头办’没有了吧?”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
“‘馒头办’没有了吧?”在会上,习近平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纷纷回答:“没有了!”
“河南人爱吃馒头,过去郑州有个‘馒头办’,买不到馒头也是个不安定因素,现在不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了。”习近平说。
河南是粮食大省,是中国农业的缩影。将馒头行业管起来的“馒头办”,折射的是“管”还是“放”的问题,背后更有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温饱难题。
▲“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在听取代表发言时,他插话问起一个小细节:“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在得知有固定的掩埋点后,他又追问掩埋点是否就在当地。
习近平一直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考察、会议座谈,还是作指示批示,习近平都多次提到这件事。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看似是件“小事”,背后却是民生的大考量。
▲“是什么人和你结对子啊?”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当年库尔班大叔来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我今天见到了习主席。”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对习近平说,“您不久前给库尔班大叔的家人回了信。他们一家人非常高兴,托我带来几张照片给您看,还让我告诉总书记,请您放心,我们当地各族群众永远记得党的恩情,一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真是人丁兴旺啊。”习近平一边端详照片一边说,我上小学时就从课文里读到库尔班大叔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
“他们都还生活在本地吗?还是到外边去了?”习近平问。
“多数在村里,他们都好着呢。”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回答。
“你刚才发言中讲到结对认亲,你家里有没有结对的?”
“有有有。”
“是什么人和你结对子啊?”习近平又问了一个问题。
“是搞蔬菜大棚的。自从开始搞结对认亲活动,汉族的同志来了,我们也主动找他们,我们一块劳动,一家亲。”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高兴地回答。
民族团结一家亲。一番情真意切的交流,总书记的心与人民贴得更近。
▲“去年村里有多少人娶媳妇?”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在与代表们共议精准扶贫时,习近平关切地询问十八洞村脱贫进展情况。
几年前,十八洞村人均年纯收入还不及当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山高、路远、经济差,村里男青年娶媳妇儿都成了“老大难”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考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为当地脱贫致富支招,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作为州长的郭建群当面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这次发言中,郭建群动情地说:“两年多来,我们牢记您的嘱托,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去做,十八洞村的百姓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变化了,村民笑容多了、求发展愿望强了,连大龄男青年解决‘脱单’问题也容易了……”
习近平微笑着问她,去年村里有多少人娶媳妇?“7个。”郭建群答道。总书记满意地点头,勉励大家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小康,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而打赢这场硬仗,最根本的方法是精准。
▲“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
“农家乐办起来了吗?”“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审议过程中,当畲族代表兰念瑛发言时,总书记多次插话,关切地询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他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从交通到收入的改善,在习近平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治理一亩石漠化面积要花多少钱?”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十分关心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石漠化治理怎么样,治理一亩石漠化面积要花多少钱?”“落后产能淘汰了多少?”“旅游产业发展得如何?”“茶叶有没有自己的品牌?”……习近平问得既具体又详细。
陈敏尔代表在发言时自豪地说,贵州PM2.5平均值都在50以下,空气就是人气,有了人气就有了财气。在中国,既要投资赚钱,又要享受生态。在贵州可以看到星星月亮,既拉动投资者又拉动游客。我们现在越来越感到生态是我们的品牌,这个底线一定要守住,而且有办法守住。
习近平听了说,现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他还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现场响起会意的笑声。
习近平的这番话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2023-11-02
- 李克强同志生平2023-11-02
- 李克强同志生平照片2023-11-02
- 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023-11-02
- 时政微观察|三个维度看如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2023-11-02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