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我们这样团结奋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22-10-17 查看数0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这份承载万千期盼、凝聚全党智慧的报告,制定了什么样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它向96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出了怎样的召唤?《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01

继往开来的大会 迈向复兴的蓝图

党的二十大,无疑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就曾表示,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迎接二十大、开好二十大、贯彻二十大精神来谋划和开展。

10月16日,一个不寻常的周日上午,这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6日清晨的天安门广场。(总台央视记者范学禹拍摄)

迎着现场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殷切目光,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北京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总书记曾指出,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报告从起草到问世,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去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相关准备工作随即展开。党中央专门成立文件起草组,总书记担任组长。

△人民大会堂东门大厅内。(总台央视记者周志国拍摄)

今年7月26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本月12日,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稿,决定正式提请党的二十大审查。

△当天的大会会场。(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16日上午,总书记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新阶段新征程,这份报告清晰擘画新蓝图。

02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带给我们什么?

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大会现场的显示屏。(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回望五年,从“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到“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回望十年,从“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表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大礼堂二楼和三楼眺台上分别悬挂的横幅。

为什么要重视总结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这样表达:“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北京长安街沿线的“伟大征程”主题花坛。(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03

思想的伟力 开辟新境界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这是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一番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并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大会现场。(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总书记用“六个必须坚持”作了阐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报告中的这些表述,无不透射着思想的魅力。

△大会现场。

总书记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正式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作了新的阐发。总书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大会当天,全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04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二十大报告将如何绘制这份蓝图,成为外界的重要关注点。

10月16日,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在步入会场的西藏代表团代表,左二是卓嘎,去年她获颁“七一勋章”。(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鲜明昭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大会现场。(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发行。(图/视觉中国)

05

二十大报告为何列专章部署这几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共分15个部分。前3个部分讲成就经验、指导思想、使命任务,从第4个部分开始,由经济到党建,分章作出战略部署。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大报告针对全面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列专章进行阐述。

这几件大事,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关联。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呈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的展板。(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二十大报告的第5个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将其专门阐述,传递了鲜明信号。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去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三个方面成就”,其中就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

2020年11月,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呈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果的展板。(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总书记多次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2020年12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这次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只有筑牢安全屏障,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

从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从“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到“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从实施碳达峰行动“坚持先立后破”,到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传递着清晰的判断、鲜明的态度、深厚的情怀。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让我们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时政微纪录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