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维打造履职新格局 奋楫笃行全力助推新发展 | 哈尔滨市政协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王敏发布时间:2023-01-05 查看数0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2022年是十四届哈尔滨市政协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使命新要求,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着力在界别工作拓展路径、增强实效上探索新模式,在推动协商工作开门纳谏、协商有效上实现新突破,在制度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上取得新成果、在党的建设有形有效覆盖上迈出新步伐,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推动全市政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哈尔滨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助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强化顶层设计 创新工作站建设

推动界别工作守正创新走在前列

2022年,市政协把加强界别工作作为新时期提升政协履职能力的关键点,进一步发挥界别在政协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提高界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加强界别工作党的领导、强化专委会联系指导、创新界别工作站(室)建设、开展界别联动协商、实行界别履职评价等,极大地激发了各界别的履职热情,使界别工作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为全市政协工作守正创新、深耕特色、打响品牌,助力打造“七大都市”增添了新动力、注入了新活力。

为全力推进界别工作创新探索,市政协党组对界别工作提级管理,建立以市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牵头抓总,各专委会履职党总支、专委会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深入研究探索新时代更好发挥界别作用的思路办法,完善界别工作顶层设计,构建了专委会工作与界别工作“一体两翼”“双促进”的工作新格局。制定出台《哈尔滨市政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试行)》,对界别履职内容、方式和制度建设、综合评价等方面保障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各专门委员会积极探索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新举措和体现界别特色优势的平台载体、方式渠道,先后建成界别委员工作站(室)、委员之家34个,打通了界别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了界别委员力量、激发了界别委员活力。“律师委员工作站”组织联动省市区三级政协律师委员,利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为企业及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徐福志委员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为广大稻农传授讲解先进种稻经验200余场,累计服务农民群众16000余人次,为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开展界别调研协商贡献界别智慧力量。科技界别等结合领域优势,自主选题、深入调研,形成的《抢抓机遇 换道超车 做大做强冰城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调研报告被市委主要领导和省政协领导批示,被市委《情况与交流》刊发。九三学社界别围绕“哈尔滨市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玉米深加工项目”等产业项目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多个意见建议被吸纳到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中。民建界别就“提高央企在哈配套率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连续调研,农工党界别围绕“中药材种植及野生中药利用现状”深入调研,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界别就“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议政协商,各界别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意见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为助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开展委员跨界融合履职成果显著。医药卫生、教育、体育界别开展跨界调研,推出首个以界别联合形式提出的提案《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提升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整体水平的建议》获得省政协领导肯定和批示。经济界别联合民建、工商联等10个界别开展“税务讲座”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对接优惠政策,有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委员监督员小组和民盟界别、民革界别联合就推动创城工作、推进“三沟一河”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开展民主监督和视察,为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治理水平、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助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献计献策。宗教界别、香港澳门特邀界别积极开展帮扶群众活动,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捐赠防疫物资,为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捐钱捐物,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努力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倾力奉献。同时,市政协还通过书香政协建设,打造《书香政协·冰城书苑》栏目,提升界别委员自身修养,引领全民阅读风尚,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促进发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市政协通过跨越界别、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界别工作新形式,实现了各界别从“指派式、分配式”履职到“自主式、订单式”履职的转变,政协工作呈现出“界别活、全盘活”的良好态势。

在市政协党组的领导下,各专门委员会的联系指导下,市政协各界别在政治引领上用力、在建言资政上用心、在为民服务上用情,全年累计开展界别活动288次,联系服务界别群众23396人次,为党委和政府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协报多次刊发哈尔滨市政协发挥界别优势助力振兴发展的专题报道,政协工作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放大。

凝聚思想共识 助力科学决策

推动协商跨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增强协商活力、提高协商成效,将协商民主融入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全过程,探索以“平台开放、人员开放、流程开放”为核心的开放式民主协商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民主效能,推动政协协商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果。

拓展协商形式协商深度,用开放思维打破专题常委会会议协商只有政协常委参加的惯例,首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会并作大会发言,首次由市政协副主席作大会发言,实现市政协协商工作的重大创新,彰显了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浓厚氛围,提升了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水平。

创新开展协商式监督活动。鼓励界别委员通过自主选题、自主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工作成果纳入大会发言,成为协商议政一道亮丽风景线。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指导界别委员自发组建“协同发声”委员小组,通过委员自选题目、自愿组合、自定活动方案,专委会做好配合服务的方式,连续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瓦盆窑出城口交通拥堵情况、传统冰雪体育基点学校现状及发展问题等多次协商式监督活动,做到了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达到了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的目的,拓展了“协商式监督” 和 “协同发声”委员履职新路径。

创新实施边调研、边推进、边深化思考、边充实完善调研成果的调研模式,在道外区滨江站区域综合整治、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专题调研中,通过让属事单位参与调研的方式,将政协的履职行动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意见建议在调研中得到采纳实施,打破了以往先形成报告再向相关方通报的做法,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同步发力,推动问题得以解决,切实助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创新开展全国、省、市、县政协委员“四级联动”调研,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的的现实问题,深入学校乡村、周密制定调研方案,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献计出力,获得全国政协调研组和省政协领导表扬。

创造性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商工作规则、开展专家协商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协商议政成果报送机制的办法(试行)、推进常委会会议协商成果落实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为高质量开展协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严把提案审查质量关,全年征集提案832件,审查立案724件,并全部办复,实现了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推动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使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得以解决。

创新制度机制 拓展履职格局

推动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果

践行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新使命,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市政协现有制度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制度建设基本框架,搭建政协工作“四梁八柱”,深入探索以制度建设为履职赋能增效、推动政协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努力形成更多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政协特色、符合哈尔滨实际的创新制度成果,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启动实施市政协制度“立、改、废”工作,聚焦推进重点工作、规范职责任务、强化薄弱环节,突出好使管用标准,围绕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修订制定了《中共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党组落实党建“一岗双责”工作制度》《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等55项制度,形成导向鲜明、职责清晰、程序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健全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的有效机制。

坚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真正把制度用起来、立起来,推动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相融共促、同向发力,确保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扣四个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从市政协党组做起,内设机构并行,形成责任明确、环环紧扣、力度不减的“责任链”。提出“四定”推进法,按照定任务、定主体、定目标、定进度的思路,列清单建台账,做到重点工作不落项、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目标任务具体化;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专门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以落实重点工作督办制度、约谈问责工作机制为抓手开展专项督查,定期跟踪反馈,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工作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工作成效量化评价,制定印发《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督查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等文件,将党的建设、提案质量与办理、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界别工作等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工作评价范围和量化排序,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打造“决策—督办—落实—考核—用人”完整链条,有效激发了干部工作的热情干劲;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督办机制,推进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围绕党的建设和调研报告质量评价、百件优秀提案评选等业务工作,组织开展述职评议、专项重点工作排序,精准考核、奖罚分明,做到以制度的科学管理激发各部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机关效能,履职能力水平显著转变提升。通过全过程跟踪、清单制推进、项目化管理,细化了186项具体举措,全面推进119项重点工作,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蹄疾步稳、落实落靠,有力地推进新时代政协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实现创新发展。

创建品牌 打造模范机关

推动党建工作争先创优实现新发展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生命线”,牢牢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组织覆盖是基础、工作覆盖是核心,积极推动党建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打通实现“两个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政协党建“软实力”转化成政协履职“硬支撑”,努力建设让党放心、委员认可、群众满意的政治思想过硬、基层组织过硬、履职能力过硬和作风纪律过硬的新时代模范机关。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召开加强新时代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务实和创新举措全面抓好全市政协系统党建工作,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组织建设、注重融合联动、推动探索创新,确保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大局中锤炼政治能力。以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实绩实效诠释政治忠诚,在聚焦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发挥“专门之能”中提升政治能力,《关于抢抓核小堆综合应用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核小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建议》《关于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调研报告》等6个调研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和高度评价。

代市委起草完成《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开展横纵向结对帮带活动。大力加强党员委员同党外委员联系,围绕互帮互促专门制定结对工作方案,在市政协全会期间成立临时党委、临时党总支和临时党支部,扎实开展组织生活。在日常履职工作中做到团结共事,实现229名党员委员与364名党外委员结成对子、建立联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工作格局,经验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政协机关12个部门20个处室,分别与省政协机关、市直机关、民主党派、区县政协机关,以及街道结成共建对子,结合日常履职形成“党日联办、活动联动、工作联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各司其职、内外合力、多向互动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机关局级领导与14名青年干部结成帮带对子,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四传、四帮、四带”活动,相关活动被人民政协报刊载。

织密建好组织体系。按照“上下贯通、立体覆盖、无缝对接、执行有力”的工作思路,在全国副省级市政协中首创专委会履职党总支新型党组织模式,构建起市政协党组——专委会履职党总支——各类履职活动临时党组织和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金字塔型”组织架构,推动全市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步。

严格规范组织生活。打造富有政协特色的“四学、三讲、一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品牌,搭建“第一议题”专题学、两级党组引领学、专家定期辅导学、支部生活集体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促动学等“十学”平台,组织开展“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助力疫情防控等教育实践活动,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政协委员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实现党建“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相关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App和省市多家媒体报道。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