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出好日子 “蒸”出新希望

​宾县村企“四绝”黏豆包火出圈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编辑:王坤发布时间:2023-02-03 查看数0

纪艳艳(左一)和工人们手工包制黏豆包,冲刺“开门红”。

春节假期结束,归乡人又踏上离家路,那被父母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厢里,装满了家人的爱,也装满了浓浓的乡愁。在宾县宾州镇,一盒盒黏豆包成了离乡人后备厢的“标配”,这产自村企的冰城“特产”不仅是游子的“心头好”,更藉由网络从哈市小村庄热销全国各地。

2月1日,记者来到宾县宾州镇二龙山村,由“80后”纪艳艳带领村民创办的哈尔滨顺海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已经复工复产,全力冲刺第一季度“开门红”。

不同于机械化的流水线,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这里传统工艺的气息扑面而来。七八名农妇围坐在一个大面案周围,熟练地将面团揉圆、压扁,放入豆馅,用力攥紧,一个个黏豆包就包成了。看上去这一整套动作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其中的手劲儿、力道却有讲究,纯手工加工的方法是使豆包呈现好质量的第一“绝”。

“早上7时我们就开始忙了,为包黏豆包做准备工作。”纪艳艳向记者介绍,为了包好黏豆包,她和工人们不仅要提前4天开始磨米、泡米、控米、磨面,还要利用自家独有的大炕提前一天发面,“火炕发面”便是纪艳艳她们包黏豆包的第二“绝”。

从小吃到大的黏豆包,纪艳艳再熟悉不过,可如何将普通黏豆包做到独有特色,纪艳艳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在面皮的配料上,将黏玉米、大黄米、糯米混合磨成粉,三粉合一做黏豆包的皮,既保证了口感,又增加了营养;豆馅采用紫花芸豆和绵白糖,用大锅烀得软烂,“开花”的芸豆和细腻绵密的白糖搅拌均匀,味道香甜可口。备完原料,就到了关键的克数配比了。车间里每名工人的手边都有一个计量器,面皮的重量与里馅的重量克数相符才能混合制作,经过反复试验得到的“完美比例”,这便是纪艳艳制作黏豆包的第三“绝”。

黏豆包包好了,就到了最后一步——蒸。工人将包好的黏豆包放在蒸柜内,大约15分钟后就出锅了,打开蒸箱,室内顿时蒸汽环绕,蒸好的豆包大小匀称、色泽纯正。“蒸豆包不仅要掌握温度、时间,还要有方法,‘半用蒸柜’就是咱家蒸黏豆包的第四‘绝’。虽然空间上看似浪费,但能提升观感和品质。”纪艳艳说。

小小黏豆包,“包裹”着家乡的味道,更解锁了纪艳艳的人生“新坐标”。曾经的“80后”全职宝妈纪艳艳创业初期,考虑了很多方向,但儿时家人们围坐一起包豆包的热闹场景一直令她念念不忘,纪艳艳从心底里想把这份幸福、团圆的滋味传递下去。2021年10月,纪艳艳的豆包加工厂开业了。

与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初期很难捱。纪艳艳的豆包加工厂没有知名度,找不到客户,订单量小,纪艳艳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坚持每天发朋友圈、做短视频,还主动上门送给亲朋好友品尝。随着顾客对豆包口感和质量的认可,人们口口相传,客户逐渐找上门来。

去年9月,纪艳艳开了一场青涩的网络直播首秀,热情、幽默的直播方式受到网友的喜爱。强大的网络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喜欢上了东北小山村里的这个特产,黏豆包销路从此“开了挂”,很快走出了村、县,通向了全国各地。

纪艳艳用儿时味道“包”住了乡愁、“黏”牢了市场。村企生产的黏豆包火出圈,一个冬天就能销售2万多斤,销售额20多万元。农闲时节,周边村庄的村民纷纷到厂里务工,离家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凭着好手艺鼓了腰包,乡亲们干劲儿十足。

今年,纪艳艳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不仅要扩大豆包厂规模,还要与村民签订合同,种植紫花芸豆,为豆包厂提供优质的豆馅原材料,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领村民“包”出好日子,“蒸”出新希望。

刘婧婧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 文/摄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