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忙春耕丨父子俩的水稻育秧赛
老话说,好苗八成粮。育出优质秧苗是获得好收成的关键,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鸡西市鸡东县的一对父子却为了谁的育秧法子更好起了“争执”。
今年66岁的孙清是庄稼地里的“老把式”,遵循着多年的农事经验,精心侍弄着黑土地。每年这个时节,他就早早在育秧大棚里忙活起来:种子包衣、铺设底土、摆盘撒种、浇水覆土……每个环节一丝不苟,尤其是摆放育秧盘,他亲力亲为,一天当中都在重复着蹲和起。“滴多少汗珠子,收多少稻穗子。”这是老孙的想法。
小孙名叫孙国超,41岁,是在乡里做家庭农场的“新农人”,主营稻谷种植。与父亲孙清不同,孙国超更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今年他首次尝试了“免秧盘育秧技术”:几卷麻膜代替2000多个育秧盘,在棚室内从头铺到尾,仅需一人操作,避免了重复摆盘的辛劳。“这技术容易上手,两个人合作,一天可以育完5栋大棚。”孙国超对这样的工作效率很满意。
4月13日,孙国超的棚里最早下籽的秧苗已到立针期,闻讯赶来的孙清掀开膜布仔细端详:水稻秧苗在湿润的泥土中冒出芽尖,小巧可爱,翠绿喜人。“没想到这法子还真行,不用撅着屁股弯着腰摆盘,就能达到一样的育苗效果。”
见父亲态度缓和,孙国超开始介绍起麻膜的好处:“麻膜的主要成分是红麻和剑麻,在育秧棚内适宜的环境下25天~45天就能降解,无污染,无残留,还能增加苗床土腐殖质含量。”
“听起来不错,但它是一次性的,育秧盘可是能重复利用三四年的,用麻膜成本还是高。”孙清说。
“育秧盘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损耗率,损耗就得换新。另外,用过的盘还得消毒,这么算人工费也是一笔开销呀。”孙国超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
“话可别说得太满,育出来的秧好才最关键。这才刚刚立针儿,我还得看看它后期盘根性好不好呢。”孙清说。
“行,那咱爷俩儿就比一比,看看谁育出的秧又齐又壮!”其实,孙国超的底气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
开春时,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孙中义来到鸡东县给农户培训免秧盘育秧技术,不用育秧盘育秧省时省力,但是否可行,也让大家心里犯起了嘀咕。
孙中义从水稻种植的“痛点”入手开始介绍,现有水稻育秧大都采用秧盘育秧,存在根系盘根性差、难起秧、易散秧、运输不便、成本高等不足。插秧时秧苗连接处易发生重叠,经常会发生卡机现象,有时连接处留有空隙,致使机插时容易造成“空蔸”。
“免秧盘育秧技术具有节约秧盘成本、秧苗整齐、操作简单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孙中义说,这项技术好处多多,它能够减少浇水次数、增加苗床温度,还能实现节省成本、提高机械插秧效率,同时利于生态环保。
鸡西市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副乡长许景硕介绍,水稻种植是乡里的支柱产业,今年有5户超40栋大棚成为这项技术的示范点,希望能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节本增效。
播种、插秧阶段简便省工,育秧时期提高床温、减少病害、苗壮带蘖,育秧结束降解无污染、增加苗床土腐殖质含量……这是一张麻膜引起的连锁效应。
免秧盘育秧技术从实验到规模示范经历了三年的时间,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全省多地进行推广,老孙和小孙父子俩的水稻育秧赛也还在继续着……
作者:梁金池
- 俄罗斯食品文化节(俄罗斯制造)将长期落户哈尔滨2024-12-16
- 黑龙江省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2024-12-16
- 相约哈尔滨 逐梦亚冬会|居民家门口乐享冬之趣2024-12-16
- 成功完成每一单!哈尔滨向出租车驾驶员发出倡议2024-12-16
- 道外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亚冬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2024-12-16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