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龙江|话说兴凯湖冬捕
捕捞现场活鱼装车。
兴凯湖冬捕现场。
□文/滕范杰 摄/马广祥
据兴凯湖志记载,兴凯湖,史书有载,唐代称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兴凯”是满语,意思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地方。几经易名,终定为兴凯湖,闻名遐迩,备受关注。兴凯湖畔是满族祖先的发祥地,也是肃慎渔猎文化的发祥地。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队在兴凯湖畔的新开流考古挖掘发现,早在6800年前就有肃慎人在此依水而居,渔猎生息,夏穿林打猎,冬凿冰捕鱼,是黑龙江渔猎文化的脉络源头。
驻足观鸟台上,冬季的兴凯湖,冰面壮阔如海,银装素裹。左边的大兴凯湖一望无际,冰层叠嶂,小兴凯湖原驰蜡象,分外妖娆。游人滑雪溜冰,凿冰打鱼。冰开第一网,鱼跃唤客来。冰湖千里景妖娆,雪域凌风漫舞飘。从兴凯湖发源的松阿察河雾凇奇景,宛如龙口吐玉。散文家王晓廉文史通开,著文引证,“松阿察乃通古斯语,崇意‘大白鱼’。”
每每冬捕节,冰面上都弥漫着氤氲的雾气,晨光透过雾气,洒在波光粼粼的冰面上,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大家忘记了寒意,兴奋的游客呼出的湿润的空气,不知不觉中凝结成一团团白雾,姑娘们长长的眼睫毛像凸起的树挂,显得特别晶莹美丽。人们静待丰收,也静待着布满霜茬的胡子里冬捕的传奇故事衍生。
兴凯湖沿岸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冬捕祭湖仪式。但不仅仅是马拉爬犁,而是现代化工具,拖拉机、小轿车、客货车等。如今捕鱼也应用上了现代化的科技。简单的祭湖祈福后,特意身穿羊皮袄、头戴狗皮帽子的“渔把头”首先选择好下网的地段,手里拿着电动的凿冰钻,启动开关,宽阔锋利的钢铁钻头在坚硬如玉的冰面上发出清亮的声音,洁白的冰块四处飞溅,游客的手机镜头记录下了开钻的这一刻。很快就看到清澈的湖水涌上来,一个冰眼很快就打好了,随之按照计划冰下拉网的范围均匀地打好了几十个冰眼儿。鱼网下湖,渔民熟练地操控水下电动牵引器,将鱼网在水下慢慢布成一个巨大的网阵。鱼网全部入水,在水下合龙,在机车的拖拽下,在预设的长条冰眼处鱼网缓缓被拉出水面,虽然没有手工拖拽能够亲手感受到鱼网的沉甸甸收获快感,但是从绷紧的鱼网上也能凭经验判断出渔获的丰硕。湖面上所有的人都围聚过来,眼睛紧紧盯着慢慢出水的鱼网,期待第一个看到水下大鱼的漂亮的身影。
“越冬鱼虾入深渟,开窖引鱼冰上流。”这是当地渔民的民谣。观兴凯湖冬捕既能追溯冬捕的前世今生,又能有一次不同寻常的冬日冰上体验,这是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一次激情碰撞。
网醒冰湖水中,马嘶索重,古今渔乐殊同,兴凯湖上酒旗风,一碗壮行酒让你全身沸腾,插旗定位天工,走钩穿线神通。赤骥奋蹄拉网走,把头亮嗓跳鱼出。冰下的鱼儿闪闪发光,在阳光下跳跃着。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湖鱼鲜腥味道,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鱼网出水,网内热气腾腾,鲜鱼活蹦乱跳地在冰面上翻腾。围观的游客欢呼起来,观赏浑然天成的生态风光,感受“冰湖腾鱼”的壮美画卷。渔民手捧一米多长的大白鱼,笑得灿烂,喜悦弥漫在兴凯湖的上空。
冰层上自驾游成为冬捕节最刺激的“速度与激情”,汽车在冰封的湖面穿行,特别是南方的游客和深谙北方路面的东北自驾者交流着经验,切磋着技艺,切身体验冰上疾驰的快感,享受着漂移悬空的刺激,周身血脉奔涌,那种乐趣仅有此时。长长的车队轰鸣声和远处骏马的嘶鸣声不绝于耳,辽阔的湖面和冰上是一道道北国靓丽的风景线。
观、赏、玩、尝四大维度,兴凯湖冬捕将肃慎文化与纯自然的冰雪文化和现代的冰上旅游融为一体,映衬出千年的渔猎文化的神圣和冬捕的神秘,让人们尽享冰雪风情,在冰封雪野的北国构成美丽的风景。湖鱼破冰面世仅仅相隔一道冰层,而亘古的兴凯湖冬捕文化犹如祖先的祝福,穿越了历史时空。
- 早安哈尔滨2024-02-102024-02-11
- 哈尔滨新闻2024-02-102024-02-11
- 带着创意蛋糕 甜蜜打卡“尔滨景点”2024-02-11
- 【网络中国节·春节】新春送祝福2024-02-11
- 启航2024哈尔滨: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 争创农业现代化建设“2024-02-11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