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春耕忙 黑土地上筑“粮仓”|哈市护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激发现代化农业活力,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高标准农田里驰骋的大型农机。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随着春耕大幕开启,冰城黑土地忙碌起来。高标准农田上,大农机联排作业,播撒丰收的希望;在多措并举保护下,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被护好用好;冰城乡村不断涌现农业经营主体,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蓬勃气象……黑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谱写精彩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哈尔滨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通过格田化改造,让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保护黑土地,让大粮仓更殷实
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保护耕地,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提高质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在哈尔滨市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的一块高标准农田上,笔直的田间路两侧栽满了金叶榆、宿根花,十字路口还设置了防腐木栈道和观景平台,登台俯瞰万亩农田,黑油油的土层被分隔成一个个条带,那是“米豆轮作”特有的景象。
田间16台“凯斯305”联排推进,平整的地块上,近百条垄一次完成起垄播种。该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告诉记者:“一台车同时起6条垄,卫星定位打垄笔直一条线。今年推行的是大垄密植,1.2米的垄台,品字形播种,能出三排苗。”
丰裕村是巴彦县“黑土保护第一村”,也是该县最早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村庄。这里黑土层厚度达1.5米,大豆亩产量曾摸高500斤,玉米亩产“吨粮”。
凭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丰富的种豆经验,丰裕村与东北农业大学密切合作,建成了“东农252”豆种繁育基地,乡亲们靠种“金豆”获得了更高收益。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生产循环永续,丰裕村还邀请省农科院进行黑土保护技术指导,以机械化深翻、秸秆全量还田、农家肥科学利用等多项举措,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生产效益节节攀升,农民种地热情一年比一年高。
于云波告诉记者:“在我们村,良田、良机、良种结合,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了。在这儿,你能看到现代化大农业的壮观。现在,越来越多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回家乡创业兴业。村里投资6000万元的大豆面条厂正在选址呢……”在这个村,“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助力当地优质大豆华丽转身,卖出了更高附加值。
攥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丰饶的黑土地持续释放出更大效能,筑起一座座牢固的“大粮仓”。近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综合措施,努力提升耕地质量,不断夯实粮食产能根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00余万亩。2024年,还要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为实现黑土粮丰增添有力保障,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冰城力量。
格田化改造,让高标准农田“高”起来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止是粮食产量的高,还包括建设、管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端牢“中国饭碗”,哈尔滨市推进了格田化改造,让每一寸高标准农田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哈尔滨市巴彦县松花江乡有一条“天上河”,松花江水通过二级泵站水利提灌工程提升到45米高,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10万亩高标准农田孕育出一个“稻香国”。这里出产的“稻花香7号”稻米,畅销江浙沪地区。
今年年初,这里进行了格田化改造,小地块儿被改造成近20亩的“大方田”,10多公里长的沿线灌溉“明渠晒水”,只要一打开闸门,随时有温润的江水供应,水稻秧苗管够喝。
君阳瑞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民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格田化改造,生产标准更高了,不但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管理起来也更科学、更省劲儿了。”
哈尔滨市宾县在这个春耕季,完成了4188亩水田“小池变大池”改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好地推进“五良”融合。
在居仁镇三合村,连片的水田宛如镜面,水稻插秧机往来穿梭,在大地上织起绿锦。一位农户告诉记者,插完秧一直到收割,人都不用再下田了,只要一台无人机,就能管几千亩地,实现“种地双脚不沾泥。”
规模化经营,让农民享红利
高标准农田让土地集中连片,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先决条件,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当股东”。哈尔滨市因势利导,高位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享受发展的红利。
在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全村152户,人人都是股东。“家家带地入社作为股东,还能在村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打零工,比自己种地挣得多。”村民朱江华说。
新乡村“合作社+基地+品牌+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闯出了“种管收”一体化经营之路。如今,合作社总资产已达530万元,拥有先进大型农机具247台、水稻深加工企业1家,年可加工稻米20万吨。
“农田改造,咱农民得了利。”这是当地乡亲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跳出传统耕作模式变“股东”,享受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红利。
随着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新乡村的旅游产业逐步火起来。“农家乐”遍地开花,酒旗迎风招展,村集体苗圃的“百亩花田”成为乡村“新IP”,游客坐着“小火车”看稻海、穿花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开农民增收新路。
在哈尔滨市五常市,很多专业合作社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起了集中连片的稻作区,规模化经营提升了抗灾保产能力,也为大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龙头企业“乔府大院”的有机稻田里,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大显身手。田埂上立着大型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等数据,管理人员根据数据对稻田进行精细化管理……五常市农业物联网中心可对全域388个重点点位进行监控,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支撑,以农业信息化发展推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加速转型。同时,数字化可追溯系统,为“五常大米”保真保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规模经营农田面积达1800万亩,服务农户数量达14.48万户,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新势头,一二三产进一步融合,传统的农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 近观|茶香醇厚意悠长 2024-05-21
- 习近平致电祝贺西莉娅诺夫斯卡-达夫科娃就任北马其顿总统2024-05-21
- 牢记嘱托加油干|“牡丹”花开香沈城2024-05-21
- 注意感冒 先升后降 气温犹如过山车2024-05-21
- 哈尔滨市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系列宣传活动2024-05-21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