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盈门“雪生金” “和美乡村”谱新篇|哈尔滨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25-01-16 查看数0

乡村游吸引大量游客。

一场鹅毛雪过后,哈尔滨市通河县富林镇林胜村内,一群游客走出温暖的民宿,大人们童心泛起打起了雪仗,孩子们忙着团雪球、堆雪人……欢声笑语传出好远。途远米乐谷度假农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村里的民宿一房难求,远道而来的游客多是亲子游,山上的滑雪场、村里的采摘园、路边的农家乐……处处都是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

白雪掩映着村庄,浓浓的年味儿四溢,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作为冰城“和美乡村”的创建代表,林胜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雪生金”的生动实践,开启了“宜居宜业人心和美”新篇章。

乡愁乡韵引客留人,绿水青山变“聚宝盆”

林胜村背靠国家AAAA级景区通河铧子山森林公园。近年来,通河县投入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途远米乐谷度假农庄,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吃上了“旅游饭”。2024年秋季,林胜村又新开了一间米酒坊,通河大米配上铧子山上的野果,成为游客进村寻访的又一道美味。

在铧子山脚下的“818水库”,冰面上支起了一座座帐篷,冬钓爱好者们频频起竿,渔获颇丰。有人直接在帐篷里架起火锅,现涮活鱼;有人把鱼拎到不远的山水阁民宿,送进后厨。铁锅炖鱼、吊炉烧烤……家家门前酒旗飘扬,浓浓的烟火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铧子山脚下的村庄,如今基本都吃上了‘旅游饭’,仅靠小菜园出产的水果、蔬菜、杂粮、杂豆,每个村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通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会朋告诉记者。

2024年,通过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哈尔滨市完成了112个“星级村”建设,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村庄脱颖而出,乡村生态好起来了,人居环境美起来了,乡愁乡韵浓起来了。

规划先行“寸土生金”,村村都有新亮点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哈尔滨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一切从村民意愿出发,真正反映村民诉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避免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在特色乡村打造方面成效显著。

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棚室草莓是“一村一品”,温暖如春的大棚里采取立体种植模式,更方便采摘。棚里还养殖蜜蜂,授粉、灭虫除螨都采取生物方式,保证绿色、有机生产。方寸之地,巧做文章。创造了多重收益,成就了“和美乡村”不同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收入攀高,更激发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推动着乡村环境迈上新台阶。村民们说,如今,住在村里就是住在“景区”里,守着天然“大氧吧”,城里给套房子都不换。

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育林村“梨味”正浓,这是近年来打造的文化新IP,“梨香小院”“梨花院落”……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副匾额,门上都有一副与梨有关的楹联,大红灯笼指引着游人进村寻味,待客的“头道菜”必是一盆冻梨。

“这片梨树园可是村里的‘宝’,是祖辈传下来的财富,更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方正县德善乡相关负责人杨曦告诉记者,育林村“梨文化”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是当地知名美景之一。

念好“产业经”,主打“乡愁牌”。近年来,育林村走上了“和美乡村”建设发展之路,做强“梨经济”、做活“梨文化”,成为乡亲们振兴路上的新课题。为了更好地破题“山水育林”,方正县积极对接清华大学实践支队参与乡村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正式挂牌。村路旁的一块景观石上,记录着几年来参与乡村建设的清华学子姓名,那块“我在方正,梨清华不远”的指路牌,指向和勾勒出全村孩子的清华梦。

文化铸魂赋能乡村,实现“和美”目标

农民是“和美乡村”受益者,也是建设者。为了让农民成为真正主角,哈尔滨通过深度挖掘、丰富乡村文化活动,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为“和美乡村”建设铸魂赋能,实现人心和美最终目标。

入夜,哈尔滨市木兰县吉星乡火炬村灯火通明。身穿花袄的赵福环忙里忙外,端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招待客人。“这在我们村属于夜宵,吃饱了就不冷,好出门看大秧歌。”赵福环满面笑容地说。

吉兴乡是“省级知名乡村文化品牌”,每到年前戏份十足:彩色雪雕一条街、农民灯火节、农民歌手大赛、大秧歌汇演……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在乡文化站的指导下,当地成立了101支文艺队伍,创建了26个“文化大院”,“乡村文艺人”全体行动起来,搅热红火中国年。不少城里人专程开车进村凑热闹。去年春节期间,吉星乡红升村还接待了挪威电视台的摄制组,他们专门来拍中国乡村的烟火气,乡村烧酒坊、铁锅炖、热气腾腾的饺子和汤圆,让老外连挑大拇指。

吉兴乡文化站站长王向东告诉记者,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包含着“和美乡村”的根和魂,必须要让农民真正唱主角。只有充分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群众成为“和美乡村”的创造者、参与者、维护者和享受者,才能让深厚的乡村文脉迸发活力,真正守护一方山水,留住一方乡愁,守住乡土文化的根。

记者手记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曾让人望而却步的冰天雪地,如今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了哈尔滨持续火爆的旅游资源。“冷冰雪”转化“热经济”的背后,正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在这一进程中,哈尔滨市锁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和方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融合发展驱动、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6大工程,打造同资源基础相适应、区位布局相协调的产业格局。以乡土文化为魂,将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建设“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和美乡村”,这是收获“金山银山”的倚仗,也是不懈的奋斗方向!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