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地理|黑土地绽放冰雪之花
体育与地理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川平原骑马射箭、江河湖海劈波斩浪……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千姿百态的体育竞技活动,灿烂的中华文明滋养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体育文化。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今,体育已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多的新兴体育活动进入百姓生活。“体育地理”栏目带你走遍祖国东西南北,以人文地理视角领略中华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十三期
我们来到
“冰城”哈尔滨
↓↓↓
哈尔滨的冬天最“尔滨”
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
哈尔滨冬季漫长
温度常低于零下20摄氏度
黑龙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松花江流经这里
在冬季封冻成天然冰面
2024年11月26日,市民游客在雪中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行走。
2025年1月22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无人机照片)。
2025年1月10日,一名游客在哈尔滨天鹅城堡外的一处冰玫瑰装饰前驻足。
2025年1月10日,游客在封冻的松花江面上体验冰雪游玩项目。
2024年12月9日,工人在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采冰现场作业(无人机照片)。
2025年1月18日,游客在哈尔滨松花江“钻石海”游玩。
冰雪对于哈尔滨来说
就是生活的日常
因为天冷
人必须动起来,热起来
也让这里有了悠久的冰雪运动底蕴
2025年1月10日,孩子们在哈尔滨兆麟公园内的冰面上“抽冰嘎”。
2025年1月7日,滑冰爱好者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滑冰。
2025年1月1日,冬泳爱好者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进行冬泳。
2025年1月17日,哈尔滨花样滑冰队队员进行冰上训练。
2025年1月10日,人们在哈尔滨人民广场上舞“彩带龙”。
2025年1月10日,人们在松花江面上的滑冰场内滑冰。
冰天雪地的环境
铸就了哈尔滨人的性格
奔放、热情、实在、敞亮
在这片黑土地上
他们用自己的冰雪故事
书写哈尔滨的新时代篇章
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
在他的儿时记忆中
哈尔滨的冬天处处是冰场
“全民冰雪”由来已久
哈尔滨道外业余体育学校教师高志荣,在滑冰场上热心指导学生学习滑冰动作(1961年发)。新华社记者李日宣摄
1993年1月19日,青年人在哈尔滨太阳岛滑雪场上滑雪。新华社记者陈凯星摄
2025年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球员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打冰球(无人机照片)。
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
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
2025年1月18日,孙作新在哈尔滨丁香公园打冰球。
2025年1月18日,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孙作新走向冰场。
2025年1月11日,孙作新(前右)在丁香公园内和队友打冰球。
这是孙作新在家中收藏的冰鞋和球衣。受访者供图
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退休后的孙作新
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
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
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
2025年1月11日,孙作新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打冰球。
2025年1月18日,孙作新(前)在哈尔滨丁香公园打冰球。
2025年1月11日,孙作新在丁香公园内和队友打冰球。
2025年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球员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打冰球(无人机照片)。
2025年1月7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球员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打冰球。
2025年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成员在哈尔滨丁香公园内合影。
2025年1月17日,孙作新(左一)和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其他成员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打冰球。
2025年1月17日,孙作新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打冰球。
2013年起
孙作新开始兼职在市体校教小朋友滑冰、打冰球
“冰球大爷”的精气神儿
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孩子踏上冰场
对冰的热爱在这里传承绵延
2025年1月17日,孙作新(右)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一处冰场教小朋友滑冰。
2025年1月17日,孙作新(左一)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一处冰场教小朋友滑冰。
1996年
孙作新曾在第三届亚冬会冰球赛场边感受运动激情
今年他将和家人一起
再次在家门口见证一场冰雪盛宴
2025年2月3日,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的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男子冰球小组赛B组第一轮比赛中,吉尔吉斯斯坦队球员苏丹·伊斯曼诺夫(右)在比赛中进攻。这是第九届亚冬会进行的首场比赛。
2025年2月3日,第一棒火炬手、奥运冠军申雪在哈尔滨传递第九届亚冬会火炬。
距离哈尔滨近200千米的亚布力滑雪场
位于长白山山脉
冬季雪资源存留期长达170天
这里曾经是一片宁静的林场
1974年建设滑雪场后
迎来了亚冬会、大冬会等国际赛事
1996年2月7日,中国选手欧晓涛在第三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比赛中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罗更前摄
1996年2月5日,韩国选手卞钟文在第三届亚冬会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项目中获得金牌。新华社记者袁满摄
2009年2月27日,日本选手大越龙之介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男子回转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2009年2月27日,参赛选手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女子15km传统式集体出发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
这是2025年1月16日拍摄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雪上赛区。
历经50年发展的亚布力滑雪场
共有滑雪道56条
总长约100公里,造雪面积225公顷
2025年1月14日,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一名滑雪者准备挑战高级道。
2025年1月15日,游客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滑雪。
2025年1月14日,人们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滑雪。
近几年
在亚布力滑雪场的雪道上
总能看到一位年轻的滑雪摄影师
他手持长焦镜头、脚踏双板
为雪友们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他是出生于黑龙江绥芬河的“00后”单宝源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滑雪前往拍摄点位。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拍摄。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查看拍摄的照片。
从小学起
酷爱运动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学滑雪
2022年,在妈妈的鼓励下
已经考入山西传媒学院的单宝源
将摄影专长和滑雪爱好结合
利用寒假来到亚布力兼职滑雪摄影师
2025年1月14日,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单宝源在游客滑雪时跟拍。
2025年1月14日,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单宝源(右)和母亲一起滑雪。
2025年1月14日,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单宝源(右)和母亲一起滑雪。
2025年1月14日,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单宝源前往雪道。
单宝源不仅享受滑雪时
心跳加速、迎风踏雪的感觉
还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他将实践中的思考整理进了毕业论文
探讨以滑雪摄影为例的运动摄影技术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拍摄。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拍摄。
2025年1月14日,单宝源(右)在游客滑雪时跟拍。
2025年1月15日,单宝源(右)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为滑雪者拍照。
2025年1月14日,单宝源在上传游客滑雪的照片。
2025年1月14日,单宝源在上传游客滑雪的照片。
1月15日,单宝源(左)和同事“大蚂蚁”在亚布力阳光滑雪场打招呼。
单宝源说
北京冬奥会后,明显感觉到滑雪的人更多了
他也结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雪友
看到了更加国际化的亚布力
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在这片黑土地上
冰雪的魅力从冰雪运动
延伸到冰雪文旅
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25年1月13日,在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游客在雪中拍摄照片。
2025年1月13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游览。
2025年1月13日,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演职人员带领游客跳舞。
2025年1月3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与亚冬会吉祥物雪雕“滨滨”合影。
2025年1月10日,游客在哈尔滨音乐长廊前拍照留念。
1985年
哈尔滨举办了首个以冰雪活动为主题的国际性节庆活动
此后的冬季
国际冰雕、雪雕比赛、冰雪大世界、冰雪艺术节……
一场场冰雪盛宴
不仅是冰雪文化交流的舞台
也成为艺术家和游客的乐园
哈尔滨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吸引许多中外冰雕艺术家前来献艺 (1989年4月6日发)。 新华社记者周确摄
2025年1月5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人们观看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式。
2025年1月22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观赏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参赛作品。
2025年1月8日,志愿者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园区内拍照。
2024年
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79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
同比增长均超三成
2024年12月21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
哈尔滨是中国冰灯艺术发源地
兆麟公园1963年举办了首届冰灯艺术游园会
从最初“一个冰罩、一根蜡烛”制成的“冰灯笼”
到如今走向世界冰雕艺术作品
映出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
2025年1月7日,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雕师们在雕琢冰雕作品(无人机照片)。
2025年1月5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在主塔“亚洲同心”附近游玩(无人机照片)。
“冰这个材质很特殊
雕出来的作品晶莹剔透”
哈尔滨师范大学雕塑专业硕士研究生刘芮麟说
他和同学张泽文在兆麟公园创作的
亚冬会主题冰雕作品《冰魄亚冬魂》
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青年专业冰雕比赛优秀奖
2025年1月3日,刘芮麟在雕刻亚冬会主题冰雕。
2025年1月3日,刘芮麟在雕刻亚冬会主题冰雕作品部件。
2025年1月3日,刘芮麟(左)拿着图纸和同伴在冰雕前交流。
2025年1月3日,刘芮麟在雕刻亚冬会主题冰雕。
2025年1月2日,刘芮麟(右)和张泽文(中)在雕刻亚冬会主题冰雕。
这是2025年1月7日拍摄的第五届全国青年专业冰雕比赛获奖作品《冰魄亚冬魂》。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
“刚工作时参观了哈尔滨雪雕
感觉非常震撼
让我下定决心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好好干”
来自内蒙古的雪雕师王枭勇说
他与团队一起参加了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
2025年1月8日,中国队参赛选手王枭勇(下)与团队成员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内合影。他们的作品《功夫》最终获得三等奖。
2025年1月10日,参加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的队伍在制作雪雕。
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
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同场竞技
切磋技艺
共同打造一场冰雪艺术盛宴
2025年1月10日,来自俄罗斯的雪雕师斯特凡尼娅在制作雪雕。
2025年1月7日,一位雪雕师在制作雪雕。
2025年1月7日,雪雕师在制作雪雕。
2025年1月7日,一位雪雕师在制作雪雕。
2025年1月8日,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的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我们正在打造一座世界大团结的雪雕尽管有着不同面庞不同国籍但人类团结如一”韩国雪雕师崔奎祚介绍自己的雪雕时说这是他跟随师傅第二次来到哈尔滨参加雪雕比赛他们的作品最终获得二等奖
2025年1月7日,崔奎祚在制作雪雕。
2025年1月7日,韩国队参赛选手崔奎祚(右一)与团队成员在雪雕作品前合影。
冰雪塑造了这座“双亚冬之城”冷与热交织的极致浪漫以冰雪邀约,同冰雪共舞让来自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里一同把这里变成活力四射的热土
梦想之花
正在这块黑土地上绽放
- 悬崖飞人的白日梦想2025-02-05
- 小镇“双博”把世界装进水乡橱窗里2025-02-05
- 一家三口 一个警号!丈夫牺牲后 警号由妻子重启 妻子退休将警号2025-02-05
- 这一“ke”不说再见 写给佳慧的歌2025-02-05
- 2.《守心》之杨莉篇2025-02-05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