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护航|雪地摩托骑手:雪上赛事的“无名英雄”

来源:HRB蓝网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5-02-12 查看数0

在亚布力银装素裹的雪山之间,雪地摩托骑手们如同灵动的音符,在蜿蜒的雪道上保障亚冬会雪上项目顺利进行。他们是赛事背后的无名英雄,每天在雪山的极寒与烈风中用坚韧与奉献,确保着每一场比赛的顺利运行。

雪山间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亚冬会的雪上项目大多在汽车无法抵达的亚布力雪山间开展,在这里雪地摩托成为了运送物资与人员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部经理吕秀峰介绍,从测试赛至今,这里的雪地摩托骑手们的工作日常便与晨曦相伴。赛事进行时,每天5点半就得起床,简单用过早餐后,6点20分准时进入场地。此时,山上还是一片寂静,他们却已肩负起运送裁判员及其设备的重任,因为裁判员需要尽早到达山上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每天室外工作时长平均七八个小时

比赛期间,每天从清晨6点20分起,雪地摩托骑手们便开启了漫长的坚守,一直要持续到比赛结束。以大跳台破障等项目为例,结束时间通常在下午2点,这意味着他们每天在室外的工作时长平均达到7个半小时至8个小时。亚布力雪上赛区共有八个赛场,其中高山回转场地海拔高达1194米,高海拔使得这里的温度比山下平均低2 - 3℃,寒冷的环境无疑增加了骑手们工作的难度。

高速行驶中烈风“割”脸

吕秀峰表示,雪地摩托车在正常情况下时速可达八九十迈,下坡时速度更快。然而,高速行驶带来的不仅是效率,还有刺骨寒风的侵袭。尽管基地为骑手们配备了手套、帽子、头盔和大衣等保暖装备,但长时间在室外工作,且无法中途回屋休息,他们依旧饱经严寒考验。即便戴着护脸,呼啸的大风还是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由于呼出的哈气会在护脸上结霜影响视线,为了看清雪道,骑手们常常不得不摘下护脸,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其艰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这些雪地摩托骑手们,在冰天雪地中无畏前行。他们的身影在雪山间穿梭,成为了亚冬会雪上项目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的付出,保障着赛事的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