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文化盛宴点亮冰雪之约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刚刚闭幕,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用汗水书写荣耀时刻。赛场外,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轮番上演,给人们留下难忘的亚冬记忆。
时间拉回到开幕式那天,一首气势磅礴的“采冰号子”响彻舞台。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们手持冰镩,生动再现“尔滨”初冬时节在松花江江面上演的一大习俗——采冰。
哈尔滨,有“冰城”之美誉,冰与雪是“尔滨”的灵魂。蜚声中外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都要使用数十万立方米的冰和雪来搭建,这些冰均采自松花江。采冰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哈尔滨的重要节日盛会之一,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吉祥与好运的期盼,也是冰雪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人们在松花江面上采冰。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 摄
类似的民俗文化,在本届亚冬会有充分体现。黑龙江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满绣、剪纸、麦秸画等4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亚冬会相关场所,现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来自亚洲各地的客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用柞蚕丝作原料,以亚冬会吉祥物、哈尔滨大剧院等为灵感创作的蚕翼绣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吸引不少人拍照留念。黑龙江省林口县非遗技艺蚕翼绣代表性传承人王恒远说,这些作品兼容中国画、版画和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法,通过丝光技法表现光影效果。
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一家亚冬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以吉祥物为原型设计的贺岁公仔正在热销。正值正月,在年味正浓的“尔滨”,喜庆的公仔与新春气氛十分适配。
这是以亚冬会吉祥物为原型设计的贺岁公仔。新华社发
只见“滨滨”和“妮妮”身穿连帽斗篷,从背后看,宛如一条灵动的小蛇。脱下斗篷后,它们则换上了传统服饰,服饰上绣有盛开的丁香花和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纹样。“滨滨”手持小冰壶,“妮妮”手持冰雪印花滑雪板,传递出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
设计师谢晶兰说,这款公仔不仅是对冰雪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还融入了先进的石墨烯发热技术,为亚冬会增添一抹科技色彩。
美食,无疑是最能直观展现地域文化的窗口。在紧张的报道工作之余,记者们总能在主媒体中心的食堂获得舌尖上的安慰。铁锅炖、韩式年糕、日式大阪烧……从中式美味,到异域特色,每天100多道菜品,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味道。
运动员接待酒店每天20小时不间断供餐。“我们不仅提供国际美食,还准备了锅包肉、小鸡炖蘑菇、哈尔滨红肠等极具东北特色的佳肴,让运动员们品尝地道的东北风味。”亚冬会组委会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陈春晖说。
这是烘焙店内的亚冬会吉祥物造型甜品。新华社发
在哈尔滨一家名为“打包幸福”的烘焙店内,亚冬元素甜品备受欢迎。“‘尔滨’爆火后,我们一直在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不仅能吃,还具有观赏价值。”这家烘焙店创始人胡秀贝介绍,店内目前共有12款亚冬元素产品,其中“滨滨”“妮妮”造型甜品最受欢迎。
亚冬会是国际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从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到灿烂的民俗与非遗、再到舌尖上的美食,众多文化符号共同绘就成一幅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绚丽画卷。
- 时习之丨又是一年春耕时 习近平牵挂的大国“粮”事2025-02-15
- 壹视界·微视频 | 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揽月2025-02-15
- 聆听尔滨2025-02-15
- 亚冬会 | 尔滨逐梦2025-02-15
-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黑河 致力稳大豆提单2025-02-15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