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亚冬会 冰雪暖世界——写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精彩闭幕之际
亚冬会闭幕式现场。
这是一届见证冰雪运动奇迹的盛会。来自亚洲的冰雪运动健儿一同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以体育筑友谊、促团结、圆梦想。
这是一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盛会。作为东道主的哈尔滨以“礼迎天下客、冰雪暖世界”的襟怀,展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壮丽画卷。
这是一届彰显文化交融相亲的盛会。亚洲各具风采的文明犹如纷飞的雪花,在这里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全球贡献“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哈尔滨样本”。
当主火炬塔的光芒渐渐隐入夜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以一场跨越国界的冰雪交响曲圆满落幕。这场盛会不仅刷新了亚洲冬季运动的多项纪录,更书写下一部关于挑战、创新与梦想的时代史诗。
燃情亚冬会,冰雪暖世界。哈尔滨兑现了承诺,以“极美、极燃、极暖”的冰雪魅力,向亚洲奉献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在全球瞩目中,冰雪运动续写新的辉煌,在闪耀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宏大舞台上,凝聚起“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磅礴力量。
从“奥运冠军之城”到“双亚冬之城”
“哈尔滨时间”绽放中国气派亚洲风采
这是一个将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时刻——
2025年2月7日20时5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
华灯璀璨,举城欢腾。时隔29年,亚洲再次步入“哈尔滨时间”。
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运动员人数都创下亚冬会历史之最。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2金27银26铜,共计85枚奖牌,位列本届亚冬会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创造亚冬会历史参赛最好成绩。
在亚冬圣火持续燃烧的时间里,哈尔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展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谱写了新的冰雪华章,成为亚洲冰雪运动发展新的里程碑。
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世界泳联主席侯赛因·阿尔穆萨拉姆表示,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照亮了亚洲体育发展的又一段征程。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胜利,更是亚洲团结、和平与友谊的生动见证,为亚洲体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
哈尔滨素有冰城之誉,是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源地,近百年前滑雪运动已是哈尔滨冬季的娱乐活动。1953年,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1996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冬会选址哈尔滨;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走进哈尔滨,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综合性冬季运动会……
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和全国冬季体育项目的“领头雁”,哈尔滨拥有大型群众冰雪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品牌和中国首家大众滑雪场等运动场所,培养了一大批冰壶、冰球、滑雪、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专业冰雪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
冰雪之城,继往开来。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众多哈尔滨籍冰雪运动员的出色竞技让这座城市展示出与众不同的活力,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
历史再次选择了哈尔滨。2023年7月8日,第42届亚奥理事会在泰国曼谷宣布:哈尔滨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哈尔滨,这个与冰雪有着不解之缘的名字,再次镌刻在亚洲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
时光流转,情怀依旧。1996年,正是在哈尔滨,中国代表团首次在亚冬会实现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29年后,哈尔滨成为中国首座“双亚冬之城”,中国冰雪运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步入舞台中央。
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也为世界冰雪运动注入了生机活力。悠久辉煌的哈尔滨冰雪文化与亚冬会再度牵手,注定将书写一段闪耀的历史篇章。
——这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亚冬会。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来自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的冰雪运动健儿上演亚冬会首秀,标志着亚洲冰雪运动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这是充满看点的一届亚冬会。本届亚冬会共设置6个大项、11个分项和64个小项,共产生64枚金牌。混合双人冰壶、滑雪登山、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双人同步是第一次进入亚冬会的比赛项目。其中,滑雪登山已被确定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新增项目。
——这是激荡“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体育精神的一届亚冬会。共有11万人次在赛场观赛,近距离感受冰雪运动激情。中国代表队在32个雪上小项中斩获19金,打破“冰强雪弱”的格局,创造历史最佳战绩。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更体现了公平竞技、勇攀高峰的精神。
“这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届亚冬会。”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说,“第九届亚冬会筹办工作非常高效,在短短18个月内,你们将哈尔滨打造成梦幻的冰雪之都,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里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在我看来,哈尔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中心。”
从“办好一个会”到“提升一座城”
“哈尔滨实践”彰显“两山理论”引领发展
“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中说,“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欢迎大家畅游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追寻中国式现代化足迹。”
碧空如洗,雪道似练。滑雪胜地亚布力用过硬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再一次征服了来自亚洲的冰雪运动骄子。
“从哈尔滨城区到200多公里外亚布力滑雪场,坐高铁‘亚冬专线’只要一个小时,真是太便捷了。”哈萨克斯坦滑雪运动员瓦迪姆库拉莱斯说,“这里完美的赛道和极佳的空气质量帮助我拿到了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短距离项目的奖牌。”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哈尔滨亚冬会秉持的办赛理念,承载着当今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追求。对办赛理念的坚定践行,成就了一届高标准、高水平的亚冬会。
580天,这是本届亚冬会自申办成功到正式开幕的总天数。一般来说,筹办一场国际体育赛事需要4年至7年。在紧迫时间里,哈尔滨跑出了迎难而上的“亚冬速度”。
一个个拼搏奋斗的日夜,一个个负重前行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风雨同舟的场景……580个众志成城的日子,串起了哈尔滨砥砺奋进的脚步,见证了一座城市与一场盛会的双向奔赴。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经历了亚冬会洗礼的哈尔滨不仅把“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落到实处,更实现了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的跃迁,从里到外展示出焕然一新的精彩“蝶变”——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颜值”。1月23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东二跑道正式投用,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拥有双跑道的国际机场。以举办亚冬会为契机,哈尔滨完成48条亚冬会配套保障道路改造,提升6区16处城市客厅节点及重点区域景观品质,完成338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980公里燃气管网改造,让城市形象与功能品质登上新台阶。
科技护航,简约而不简单。组委会统筹赛会需求和赛后利用,坚持绿色、节俭原则,不搞大拆大建,13个竞赛场馆全部利用原有设施维修改造,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冰雪大世界分会场的梦幻光影震撼了全国观众,其背后的支撑是哈工大研发的冰雪景观灯光驱动智能控制系统和人机互动灯光控制系统,科技的力量让冰雪景观变得富有灵性。
全民参与,彰显文明风尚。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哈尔滨开启“志愿服务之城”模式,3000余名交通服务保障人员奋斗在一线,82条交通接驳班线1090台保障车辆接续转运,6000名赛会志愿者和1.6万名城市侧志愿者忙碌在各个角落。全体市民发扬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踊跃做城市温度“传递者”、城市荣誉“捍卫者”、城市形象“维护者”,让来自亚洲各国的与会者“滨”至如归,展现了温暖幸福的城市形象。
流量长红,释放“溢出效应”。一赛火,百业兴。亚冬会带来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激活冰雪旅游,让“尔滨”流量长红,继续火爆“出圈”。春节期间8天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入园游客数量再创新高,单日突破10万人次。亚冬会推动哈尔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加速发展,率先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地、先行区。
亚冬会是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一次全方位展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机会,哈尔滨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现了中国办赛的智慧与温度,更表达出一座城市蓬勃向上的视野和雄心。
乘亚冬会东风,做大冰雪文章。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长盛不衰,冰雪经济拔节生长。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说,办好亚冬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让东北在敢闯敢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进入“后亚冬”时代,哈尔滨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充分用好亚冬冰雪红利,发挥冰天雪地资源优势和冰雪经济先发优势,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哈尔滨样本”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这是本届亚冬会的主题,承载着亚洲人民对于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中说:“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文明也各具风采。亚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我们要推动彼此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太阳岛上,冰雪辉映。2月7日,哈尔滨亚冬会主火炬在冰雪大世界点燃。
中国天坛祈年殿、新加坡鱼尾狮雕塑、印度泰姬陵……随着代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冰雕建筑群依次点亮,刹那间,冰雪大世界化作流光溢彩的梦幻世界。“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此刻,“冰雪同梦”承载共同的愿望,“亚洲同心”蕴含共同的追求。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白雪皑皑的哈尔滨,一场体育盛会见证着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增进友谊的共同奔赴。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充满活力的冰雪之城亲身感受开放、自信的中国。
本届亚冬会,恰逢中国农历新年。冰城的严寒,锁不住人们奔涌的热望,城市张灯结彩,亚冬会元素随处闪耀。2月12日,正月十五。亚冬盛会相逢元宵佳节,会场内外一场场精彩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各国运动员和官员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夜幕降临,在亚冬会主媒体中心和亚布力山地媒体中心,“亚冬会上闹元宵”文化交流活动给大家带来了独特体验。亲手包一个汤圆、编织中国结、用鱼皮剪一个“福”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引人入胜。
“我不但陶醉于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文化,也领略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届亚冬会成为我永存心底的美好。”斯里兰卡运动员穆卢加拉说。他在短短几天内迷上了东北转手绢,成功转动的一刻获得全场喝彩。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如融汇了中西文化的哈尔滨红肠、锅包肉、烟囱冰淇淋等冰城特色美食让人赞不绝口,这场人文铸魂、科技赋能的体育盛会,铺展出一幅幅中华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共生的壮美画卷。
品读哈尔滨亚冬会,冰城印记生动鲜活,中国元素无处不在。非遗剪纸图案、松花江日出纹理被巧妙地融入服装设计;孩童手提冰灯点亮舞台,映照出北方人童年的共同记忆;主火炬塔“雪韵丁香”以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和冰雪文化为设计基础,象征坚韧与优雅的丁香花和承载纯洁与和平的雪花融为一体……这些细节,让世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从中读懂“何以中国”“何以哈尔滨”。
泰国奥委会副主席、泰国亚冬会代表团团长苏披实·萨迈希托表示,亚洲冬季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亚洲各国和地区展示自身文化、加深相互理解的绝佳机会,体育正成为促进亚洲文化交流的桥梁。
来时冰雪别时春,山高水长共此心。闭幕式上,亚冬会主题歌《点亮亚洲》再度奏响,“点亮亚洲,点亮星斗,我们用心跳一起合奏;点亮亚洲,千万双手,拉在一起就变成暖流……”
文化不同,但道相同、心相通、情相融。此刻,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亚洲人民,共同畅想着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亚洲同呼吸,世界共命运。哈尔滨厚重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通过亚冬会的舞台尽情绽放。以冰雪为画布、运动为笔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共绘一幅“美美与共、和衷共济、天下一家”的长卷,向全球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哈尔滨样本”。
体育之火,点燃舞动冰雪的激情;文化之光,照亮和合共生的新程。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亚冬会遇上中国年,当“冰雪之美”与“体育之力”交相辉映,冰城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必将在亚洲冰雪运动史上镌刻下永恒的精彩。
孙一弘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杜菲菲 姜雪松 韩伟/摄
- 聆听尔滨2025-02-15
- 亚冬会 | 尔滨逐梦2025-02-15
-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黑河 致力稳大豆提单2025-02-15
-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吹响备春耕号角 奠基2025-02-15
-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15分钟就业服务圈2025-02-15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