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幕后|宛如点点繁星,照亮每一处角落......冰城教育人的“亚冬担当”

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王坤发布时间:2025-02-15 查看数0

在哈尔滨亚冬会开闭幕式上,冰城青少年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惊艳全场。那些精彩瞬间的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们无数的心血和付出;从高校到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们,成为亚冬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坚实力量,用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放下粉笔,穿上裁判服,教师裁判员们在亚冬会的赛场上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履行裁判职责……在亚冬会这场冰雪体育的盛宴中,冰城教育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书写着冰雪运动与教育情怀相交融的动人篇章,成为亚冬会中一道温暖而耀眼的风景线。

中小学生闪耀亚冬会 演绎冰雪艺术之美

从为国际贵宾深情演唱《乌苏里船歌》,到开幕式前活力四射的暖场表演;从贯穿主线的“冰灯女孩”惊艳亮相,到香坊小学校马头琴乐团的精彩演绎;从《冰灯启梦》《滴溜溜》《歌声里的黑龙江》,到《璀璨嘉年华》《携手情久长》;再到小提琴演奏《万里共和鸣》、开幕式主题歌曲《点亮亚洲》的激昂唱响,以及“冰灯女孩”携手奥运冠军张虹点燃主火炬的震撼瞬间,在本届亚冬会开幕式的每一个精彩节目中,都能捕捉到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灵动的身影。

在亚冬会开幕式上,来自香坊小学校的马头琴乐团惊艳亮相,众人都被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的特有音色所吸引和打动,深深陶醉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香坊小学校马头琴乐团的带队教师董广磊告诉记者,为了能在亚冬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完美呈现,他带领孩子们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辛勤排练,师生们无惧严寒天气,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抓紧一切时间在排练室里刻苦练习,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而他们,仅仅是众多参与开闭幕式的学生与教师群体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参与哈尔滨亚冬会开闭幕式演出的青少年演员,大多来自于哈市各中小学校,群力兆麟小学的37名学生参与了开幕式主火炬点燃仪式,并与其他小演员们共同深情演唱主题歌《点亮亚洲》,继红小学21名学生、铁岭小学22名学生、团结小学14名学生……来自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等区县的中小学生们成为亚冬会开闭幕式参演队伍中的主力军,孩子们用汗水和才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亚冬会上,孩子们奉献了精湛的表演,而这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苦付出与始终如一的执着坚守。对冰城孩子来说,对音乐的热爱和坚守是深深刻入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艺术特质。这得益于哈尔滨完善的艺术培育体系,哈市中小学校践行全面素质教育,激发孩子音乐潜能,为艺术成长筑牢根基;市少年宫“小雪花”艺术团等专业院团,给予专业指导,助力孩子们在艺术领域突破自我。冰城中小学生们在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里不断提升音乐素养,也让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美誉愈发熠熠生辉,使这座城市的音乐魅力持续绽放。

以梦为马 体育教师化身裁判执裁国际赛场

2月13日,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亚布力雪上项目圆满收官,手持校旗的哈六中体育教师刘洋最后一次认真地看了看自己奋战了近40天的工作岗位说:“圆满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

哈尔滨第六中学体育教师刘阳担任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裁判员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围绕亚冬会测试赛一直到2月4日报到,刘阳一直没有回家,过年也没有与家人团聚,他说,对于执裁国际比赛的裁判而言,这早已是工作常态。

刘洋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从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成长起来的国际裁判,能够参与亚冬会,并为其贡献力量,这是一份无比光荣的使命。赛前,他不仅要深入钻研比赛规则,还得和同事们每日多次仔细勘察场地。比赛期间,无论严寒如何肆虐,他都毫不退缩,每天至少坚守岗位6小时,只为凭借专业的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公正地评判运动员的每一次精彩表现。刘洋说:“我的父亲刘剑秋早在1996年就在哈尔滨第三届亚冬会雪上项目的风车山庄滑雪场工作,并为各国运动员服务,跨越30年,我和父亲两代人都为守护属于哈尔滨自己的亚冬梦而努力付出!”

哈师大附中教师王楠与同事在比赛间隙

除了刘洋,哈师大附中体育教师王楠、哈师附小体育教师赵潘滨、闽江小学体育教师韩金峰、继红小学体育教师唐雨桐、萧红中学体育教师李伟等众多哈市中小学教师,同样在亚冬会亚布力雪上项目中都变身为裁判员。他们不但是全国性中小学赛事裁判工作的业务能手,更是国内外大型冰雪项目赛事的裁判业务“常客”。亚冬会期间,作为亚冬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公正准确地裁决每一场比赛,为亚冬会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闽江小学教师、亚冬会大跳台滑雪项目起点长韩金峰在亚冬会亚布力赛场间隙

哈师附小体育教研组长赵潘滨,同时也是亚冬会障碍追逐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NTO)。他谈到,在此次亚冬会的赛场上,哈尔滨体育教师们作为裁判员,通过高强度赛事的磨砺,以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裁判和运动员交流切磋,将大大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将在亚冬会接触到的国际先进训练方法、前沿管理理念,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体育竞技之路上稳步前行,为哈尔滨的体育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哈师附小体育教师赵潘滨在雪上项目比赛间隙

冰城教师学生志愿团队 亚冬会温暖的“引路人”

2月6日,由35名新区学前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亚冬会志愿者团队,经过集中专业培训后正式踏上岗位,承担起亚冬会酒店引导服务工作。从清晨7时到夜晚23时,长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强度不言而喻。但他们在引导过程中,始终身姿笔挺,手势标准规范,确保每一次引导的路线都精准无误,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为往来宾客提供优质服务。

哈尔滨新区学前教师在宾馆做志愿引导服务并圆满完成任务

哈三中的英语教师杨婕,自去年4月起,就投身于哈尔滨亚冬会执委会医疗卫生与反兴奋剂部的工作。春节期间,当家家户户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温馨氛围中时,杨婕却坚守在反兴奋剂指挥中心。她全情投入,与国际组织、各国代表团紧密沟通协作,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对接和保障任务,以默默的付出为赛事的平稳推进贡献力量。

哈三中教师志愿者杨婕(右一)

在服务亚冬会的哈尔滨学院志愿者队伍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们既是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引领者。黄婷婷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带队教师,从最初的志愿者招募,到岗位合理分配,再到培训的组织安排以及现场的协调工作,已坚守岗位434天。她说:“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每一份努力都是亚冬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支撑。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哈尔滨学院志愿者带队老师黄婷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高校到中小学校,从教师到学生志愿者们,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亚冬会的每一处角落。在亚冬会的各个岗位,无论是赛事引导、场馆服务,还是后勤保障、城市服务,都能看到他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们凭借温暖的笑容、贴心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志愿者精神的深刻内涵,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冰城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哈尔滨冰雪健儿闪耀亚冬会 彰显冰城体育教育实力

在本届亚冬会的赛场上,哈尔滨培养的冰雪运动健儿们勇往直前,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全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其中,2017年毕业于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的杨滨瑜表现尤为亮眼,凭借在赛场上的出色发挥,一举斩获2金1银。在接受采访时,她言辞恳切,满是感激之情,感谢教练和队友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老师们多年来的鼓励与培养,“没有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是我背后最坚实的力量。”

作为全国首家体教结合的基础教育学校,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人才辈出。此次亚冬会,杨滨瑜、刘斌、杨婧茹、王佳欣4名毕业生成功入选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代表团大名单。截至目前,杨滨瑜、杨婧茹、王佳欣共赢得3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除杨滨瑜外,杨婧茹在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中获得1枚金牌;王佳欣与队友组成的中国冰球队在亚冬会上获得女子冰球比赛1枚铜牌。

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晓影介绍说,自学校成立十年来,已培育出500余名冰雪运动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们大多活跃在体育行业的各个领域,其中不少人凭借自身实力加入地市专业队、省队乃至国家队,在全国乃至国际冰雪赛事中大放异彩。他们在赛场上风驰电掣、活力四射,以饱满的热情展现着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不仅是哈尔滨的骄傲,更是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者与推动者。他们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效,也见证着这座城市对冰雪体育运动的执着坚守与传承。

王晓影感慨说:“多年来,哈市冰雪体育教育的教师们始终怀揣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教学一线。他们耐心地为学生们筑牢冰雪运动基础,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铺就学生们的冰雪逐梦之路。他们的付出,为冰雪体育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激励着更多哈尔滨的青少年投身冰雪运动,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热潮,为中国冰雪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哈尔滨亚冬会这场冰雪体育的盛宴中,冰城教育工作者们用各自的方式为这场盛会添砖加瓦,他们以教育为笔,以责任为墨,将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教育的初心倾注其中,在亚冬会的舞台上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的冰雪教育画卷,让拼搏精神与教育力量完美交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冰城学子投身冰雪运动,传承家乡的冰雪荣耀。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