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完美收官,2025 扬帆起航!哈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龙头新闻·生活报编辑:王坤发布时间:2025-02-24 查看数0

2024年是哈尔滨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注定要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一年里,冰城哈尔滨承载着满满的期待与使命,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犹如一艘稳健前行的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奋进。

关键词一:三件大事

哈尔滨亚冬会创造多项亚冬会历史

一年来,哈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利因素正在不断汇聚,集中力量抓好三件大事:

落实重大政策增强发展动能。抢抓国家“两重”“两新”“三大工程”政策机遇,获得中央预算内、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1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消费品以旧换新、惠民消费券拉动消费179亿元,通过隐性债务置换、政策性银行降息每年节约债务利息支出7亿元。落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国家验收,5家企业进入国产大飞机配套体系,航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化重点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围绕405项任务抓落实。出台市国资委出资企业主业管理办法,修订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出资企业实现利润21.8亿元、增长61.1%。坚持土地生产要素属性,扩大产业用地规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全年供地295宗、1916.9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6宗、459.2公顷、供地面积增长144.9%。制定处置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若干措施、妥善解决未批先建产业项目补办建设审批手续若干规定,处置闲置土地项目197个、552万平方米,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

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冬会。从成功申办到开幕仅用580天,34个国家(地区)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筹办时间之短、参赛规模之大、不新建场馆均创造亚冬会历史。将赛事保障与城市发展、群众期盼紧密结合,推动道路修缮、管网改造、松花江岸线整治等工作,社会各单位积极为亚冬会筹办做贡献,凝聚起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二:经济向好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围绕“目标任务一企业项目一政策路径”抓经济工作,进一步夯实经济企稳回升基础。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6.3亿元、增长4.3%,占全省3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8亿元、增长7.9%,增速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868.4亿元、增长14.3%,增速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9.1亿元、增长3.2%。进出口总额483.2亿元,其中出口262.3亿元、增长23.3%。实际利用内资1364.8亿元、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18.5%、1.8%。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人形机器人等8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加快建设,高技术投资增长23.9%。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科技型企业62家,26家科创企业入驻哈工大先研院,环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哈兽研先研院正式运行。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加快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重点“小巨人”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资金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9.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克服阶段性低温、多雨等不利影响再获丰收,产量250.2亿斤、增产20.1亿斤,占全省15.6%。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7.7万亩、开工建设252.5万亩,“小池改大池”18万亩,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8.5%。保障畜牧产品稳定供给,肉蛋奶产量117.1万吨。50亩以上规模经营增加114万亩。

关键词三:活力

接待游客1.79亿人次 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推出松花江光影秀、“遇见·哈尔滨”江上沉浸式演艺、梦幻冰雪馆等新产品新场景,举办国际啤酒节、国际冰雪节、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冰雪大世界规模创历届之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实现“三山”互联、56条雪道互通,打造冰雪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基地。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分别增长32.2%、36.7%。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新开通直飞香港等7条国际航线、吉隆坡至哈尔滨旅游包机,机场旅客吞吐量2379.8万人次、保持东北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新增“证照联办联变联销”等“高效办成一件事”22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以上,政务服务“就近办”场所增加到594个。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数字“龙贸通”服务平台等4项成果入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自贸区公用型保税仓、综保区进境肉类、临空经济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监管场地、保税航油投入使用,汽车等机电产品、帝王蟹等高端食品进出口规模扩大。

关键词四:品质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687个 全市清洁取暖率98%

功能品质优化提升。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治理,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城乡综合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太平国际机场被列入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东二跑道投入使用,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新设8站,“十字十环线”成网运行。新建续建改造迎宾路高架桥等城市路桥70公里和城市水电气热管网2775公里,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687个,维修道路190余万平方米、桥梁260座,拆除违建12.2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力度加大。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出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实施意见,推出首批23栋历史文化建筑向社会开放,4栋建筑完成公开招标并运营。将每年6月28日确定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历史文化街区展现特色风貌,中央大街及其辅街12处、中华巴洛克三期20处、花园街“黄房子”18处历史文化建筑实现保护修缮、市场化运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扎实推进。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全市清洁取暖率98%,秸秆综合利用扎实推进,环保公交实现城区主干线路全覆盖。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1177个,磨盘山水库入选国家美丽河湖。

关键词五:民生

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哈就业4.77万人 创历史新高

民生保障和风险化解扎实有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实现财政可持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超过80%。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完成年计划113.9%,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哈就业4.77万人、创历史新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国家普惠托育示范项目、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进展明显。新增中小学学位9700个。

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9个,涉及居民14万户。13个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2.46万套保交房项目交付率95%。解决7万户房屋产权“办证难”问题。开工建设香坊区前进村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南岗区同济街等3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393套,为4.9万户困难群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45亿元。

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深入开展“九小场所”、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出台进一步加强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工作若干措施,全链条强化燃气监管,新建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139公里,6.9万户高层住户接通管道燃气。完成12处城市易点改造和298处水水利工程修复,磨盘山、龙凤山水库防洪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实现平稳安全度汛。

2025 规划蓝图已绘制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 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关键词1:扩大内需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全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5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强化精准招商和落地服务,确保引进产业项目有收益,以源源不断的好项目积蓄发展新动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稳定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促进餐饮、住宿、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打造服务消费新亮点和经济新增长点。扩大夏季避暑、冬季冰雪高质量特色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国际冰雪节、哈夏音乐会、国际啤酒节规模和影响力,构筑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推进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造国家级冰雪运动示范区和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推动酒店、民宿提档升级,加快五星级酒店项目落地,合理布局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多元产业支撑,引进培育冰雪设备、装备器材等研发制造项目,打造一批冰雪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冰雪综合运营服务商。

关键词2: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围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新能源、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建设哈大齐自创区,把哈大齐自创区打造成科创走廊和工业走廊,全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 1000 项以上。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抢占竞争制高点。聚焦哈尔滨航空集群,推动东轻、哈飞、东安大飞机配套等项目加快建设,联合飞机建成投产。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推进玻璃钢研究院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国能660兆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推动7个风电项目开工建设,8个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规模600万千瓦以上。发展现代汽车产业,做强做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支持航空航天、电气装备等行业100 家以上企业,支持哈电集团、哈药集团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技改项目20个。

关键词3:农业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安格斯肉牛、冷水鱼、寒地小龙虾、林下产品等特色产业,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肉蛋奶产量保持在100 万吨以上。支持县域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康养度假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哈优品”农产品公共品牌,把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支柱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省级精品村、示范村件。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

关键词4:深化改革

用好改革开放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性障碍和准入准出准营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方便企业和百姓办事。坚持服务跟着发展需求走,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打造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发挥物流、人才、法律等优势,完善对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后亚冬”效应,促进冰雪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第34届哈洽会,高标准推进深哈产业园建设和运营,形成深哈合作务实成果。

关键词5:城市功能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进城中村、城市更新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规划修编,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长效机制,加大力度解决违法建设问题,城市未来发展留好空间。合理调控房地产用地供给,建设满足群众需求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机场线、过江隧道和亚布力机场建设,完善交通骨干网络。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3000套,完成2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体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50公里,抓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打通“断头路”和公交停车港湾建设,开展“僵尸车”清理专项行动,挖潜地上、地下空间停车资源,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有序向社会开放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所,缓解停车难问题。整治占道经营、牌匾广告、垃圾积存等突出问题,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巩固松花江岸线整治成果,打造水清河畅滨水空间。推动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倭肯河、拉林河等不稳定流域污染治理,确保水质持续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侵蚀沟、农田防护林协同建设和治理。

关键词6:民生保障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升级改造农村敬老院5所,新增社区老年照护中心30个,建设社区托育机构和家庭托育点150个。合理布局、稳步增加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供给,完善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联盟和城乡学校共同体,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水平。推动市属公立医院“一院一策”“一院一品”改革和专业化发展,加快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哈尔滨院区建设。建立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规范化运行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扩大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规范化常态化监管,守住守好百姓“救命钱”。办好第69届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年会,开展社区文化节、音乐嘉年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亚冬遗产,建设亚冬会博物馆。

关键词7:统筹发展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巩固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和规划、土地政策,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满足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推进商品房、配售型保障房、安置房建设,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景区景点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燃气老化管网更新和非居民用户燃气“瓶改管”,加快哈依天然气长输管线改造。推进12345热线“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关键词8:政府建设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凡是认准了的事、定下来的活,抓紧办、马上办,不推不绕、敢抓敢管,不当“二传手”、不做“守门员”、不耍“假把式”。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