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追光②|接续冬奥荣光 “双亚冬之城”续写荣耀传奇

来源:HRB蓝网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5-02-25 查看数0

2022年2月,“一片雪花”开启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盛会。

2025年2月,“冰灯启梦”完成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

三年前的“鸟巢”,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相聚五环旗下,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三年后的冰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同心同梦,共赴冰雪之约,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双亚冬之城”。

中国国旗和亚奥理事会会旗飘扬在开幕式场馆

逐梦亚冬精彩绽放,“尔滨”之约不负众望。

接续荣耀,梦想如磐,龙江人民奋力书写新时代冰雪传奇。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亚冬会是北京冬奥会遗产的延续,“北京冬奥会前后,全球冬季运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有超过3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而哈尔滨亚冬会将延续这一影响,为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580天的筹办奇迹到“谢谢你,哈尔滨”

“这是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

“这是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高度评价,“这里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在我看来,哈尔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中心。”

办好第九届亚冬会是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展示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高标准的冰面质量可以提升运动员的滑行速度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亚冬会筹办工作,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省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黑龙江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体育总局等组委会成员单位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举全省之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筹办工作。省委书记许勤、省长梁惠玲多次调研亚冬会筹办工作,强调要细之又细、精益求精,将“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贯穿筹办全过程,坚决办好这个国际赛事、国家大事。

哈尔滨扛起主办城市责任,在580天的极限时间创造了奇迹,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特别要指出的是,哈尔滨亚冬会开创了简约办赛新模式。”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组委会总顾问、原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辉认为,哈尔滨亚冬会节俭、高效、绿色的办赛模式有望成为大型赛事举办的新典范,既体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熟与担当,也为全球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

“哈尔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向全世界兑现了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冰雪体育盛会的庄严承诺。”在亚冬会总结新闻发布会上,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执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话语铿锵。

组委会580天的极限操作和精心努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办赛的速度、力度与高度。

6000名赛事志愿者和1.6万名城市侧志愿者忙碌在各个角落,医疗服务专业、规范、高效堪比奥运。

3000余名交通服务保障人员奋斗一线,82条交通接驳班线、1090台保障车辆接续转运;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OCA大家庭等接待酒店服务和餐饮广受好评。

哈尔滨市民更以“人人都是东道主”的行动自觉,为亚冬助力、为“尔滨”添彩。

闭幕式演出中,当拼搏者、志愿者、建设者将心中的情感诉诸指尖,在玻璃窗上呈现“哈气画”时,不同语言汇聚成同一种情愫,不同文化交融成同一句心里话“谢谢你,哈尔滨!”

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游人如织

从赛事“流量”到文旅“留量”

“这真是座宝藏城市”

在哈尔滨,每一座冰雕都仿佛在讲述着冰雪经济迅猛发展的传奇。

当亚冬会再次牵手哈尔滨,“亚冬热”遇上“冰雪热”,“尔滨”热成“国际滨”。

哈尔滨亚冬会成为全民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热潮的催化剂。哈市文旅部门统计,春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

亚冬会也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哈尔滨亚冬会恰逢首个非遗中国年,各国来宾过足了“中国春节瘾”。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中国天坛祈年殿遥对新加坡鱼尾狮,印度泰姬陵“遇见”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亚奥理事会成员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景观,以冰雪之姿与四海宾朋见面,展现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别样图景。

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围绕亚冬会创新设计,呈现各国景观数量为历届之最

亚冬会更是龙江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开放发展的平台。本届亚冬会充分吸收“哈尔滨”元素,比如,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原型选自东北虎林园两只可爱的小东北虎,取名寓意“哈尔滨欢迎您”,会徽和火炬都融入了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元素。沙特阿拉伯记者法哈德·阿尔鲁巴伊什探访了美轮美奂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品尝了冰糖葫芦、锅包肉,赞叹“这真是座宝藏城市!”

“让每一位来宾都能感受到哈尔滨开放的活力、文化的魅力和赛事的吸引力,期待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到哈尔滨旅游观光、考察交流、投资置业。”正如哈尔滨市文旅局局长王洪新期许那样,亚冬会释放溢出效应,“国际滨”尽显国际范儿。

俯瞰冰雪大世界

从亚冬效应到“后亚冬时代”

用好亚冬成果续写新时代冰雪传奇

好评如潮,划上了圆满句号,第九届亚冬会筹办举办已经成为所有龙江人幸福难忘、镌刻永恒的回忆。

哈尔滨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亚冬盛会,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亚冬成果。盘点收获,每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亚冬人”都如数家珍。

首先,哈尔滨亚冬会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接续举办,形成“双轮驱动”效应,加速了哈尔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通过亚冬会和冰雪节这样的体育和旅游盛会,“尔滨”向世界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城市魅力,知名度与美誉度齐飞,为城市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国际影响力。

哈尔滨亚冬会带动亚布力滑雪热,来自南方的游客体验滑雪乐趣

其次,赛事助力城市蓬勃发展,城市IP价值指数级增长。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与品质,提升城市管理与公共事业综合运行水平,促进了城市文明与社会进步,也直接推动文创产业兴盛,带动饮食文化、冰雪旅游等多领域经济全面跃升发展。

再次,哈尔滨亚冬会创造了场馆利旧率最高的纪录。赛事所有场馆场地均在原有基础上利用旧址改造焕新升级,成功摸索出切实有效的利旧成效方法,既提升场馆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又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为未来类似赛事的场馆改造和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筹办过程中,包括制定场馆运行设计图、拟定赛事运行时刻表、编制场馆运行应急手册、加强属地保障作用等元素的奥运场馆运行模式,在本届亚冬会得以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亚冬会组委会‘尊重国际惯例、遵守亚运规则、结合中国国情、发挥体制优势’的先进办赛理念。”姚辉赞道。

亚冬会速滑比赛馆

其四,哈尔滨亚冬会的筹办工作为当地乃至国家培养了一批具备组织筹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展览活动能力的人才。国际赛事的筹办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赛事规划、场馆建设、安全保障、交通物流、媒体宣传、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哈尔滨亚冬会的筹办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组委会总体策划部部长黄涛表示,对于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来说,倒逼其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得到了迅速跃升。

其五,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市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文明市民和志愿者们的出色表现,以及对大型比赛的深入理解和服务保障工作到位,都为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重要力量。亚冬会激发了哈尔滨市民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一贯宠客的“尔滨”以更加文明、友好的态度迎接来自亚洲及世界各地的宾客,志愿者的热情周到和专业水准更广受好评。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萨拉姆说:“我从未见过如此先进的医疗服务技术。尤其是一些医疗服务的志愿者,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所有人。令我深感震惊的是,这些志愿者中包括教授、心脏外科医生等社会精英,他们如此年轻却愿意投身于此,为游客、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都提供了细致的服务。”

哈尔滨亚冬会冰壶馆FOP医疗点医生随时待命

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远超赛事本身,那么,在“后亚冬时代”,如何放大亚冬效应,巩固和扩大亚冬成果,推动赛会效应向各领域延伸,为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执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表示,哈尔滨将充分用好亚冬冰雪红利,鼓励竞赛场馆(场地)赛后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普及大众冰雪运动,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哈尔滨核心区建设,加力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哈尔滨、黑龙江在敢闯敢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如今,哈尔滨正着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旅游度假胜地、冰雪经济高地,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

冰灯启梦,亚冬圆梦,从1996到2025,穿越时空的荣耀历久弥新。

坐拥冰雪、热爱冰雪,从2025到未来,凝聚奋斗前行的更大力量,“双亚冬之城”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新时代冰雪传奇。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