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豆子
大豆,让我无限怀恋,让我于记忆深处不断反刍过往岁月中丝丝缕缕慰人心魂的温暖情愫……
那些年,在我们村,吃青豆炒肉就算奢侈的“打牙祭”。起锅前,再放一把切成圈的青椒提味。饱吸油汁与肉味的青豆颗颗诱人,连同大块的猪肉一并送入嘴里嚼,肉香与豆香混合,再加上青椒的微辣,让人吃完饭后还不停地用舌头扫牙齿,试图寻找残存于齿缝的丝丝肉渣和豆末。在我和妹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筷子打架的时候,母亲和父亲只有一筷没一筷地挑着菜盆里的青椒吃。等我和妹妹油嘴儿一抹,扶着滚圆的肚子下桌后,父亲才把菜盆里的油汤先倒一大半到母亲饭碗里,然后,他直接端了菜盆去锅里打米饭。父亲食量不小,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他们哪是不想吃肉啊,是在腾给我们吃哩。
地里的大豆慢慢黄了。母亲把豆稞割回家,放在秋阳下暴晒。母亲把装了大豆的口袋小心埋进谷仓里的谷堆中——像把襁褓中的我和妹妹放进被窝。翘首以盼中,腊月二十九终于到了,我们十来家人共有的那个闲置了大半年的大磨盘也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大伯家的、世凯家的、陈绍文家的、萍子姑妈家的……几乎所有人都聚集到淑清表婶家的宽屋檐下。那个大磨盘直径一米,非常重。推磨最累人,男人们当仁不让。两人推磨更省力,某家的推不动时,必有另一家的男人走上前来,帮着推一阵。磨盘嘎吱、嘎吱地转着,过年的氛围愈来愈浓了……推完这家的,再推下一家的,大家相互帮衬,直到所有豆子都推完了,才各家挑了豆浆回家去。父亲把豆浆翻进锅里。灶膛内,熊熊柴火开始热情舔舐敞口铁锅。父亲和母亲合力做出了豆花儿和豆腐。白玉一样的豆花儿和豆腐清清爽爽,可解过年那几天的大鱼大肉之腻。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和妹妹这一辈当年的碎娃儿也快到天命之年。那架好几年未被推磨的手温柔抚摸的磨杆不出意外地坏了,朽了。如今,水泥路通了,上街变方便了。街上,各种豆制品琳琅满目,一大盆鲜豆花也就几块钱而已,谁还有那闲工夫去慢慢磨一盆大豆,慢慢点一锅豆花,慢慢做一筐豆腐?前几年,淑清表婶的儿子在外挣钱后回宋家坝造起一幢新楼房。楼房是上下两层的套房,没有设计宽屋檐。没了宽屋檐,那个原本放在淑清表婶家的磨盘自然没了安放之地,大家遂越发觉得它很是大而无当了,于是它被滚到屋后的树林里放着。谁也想不到,在祖祖辈辈的生活日常里质朴无华却无比金贵的大豆和豆制品忽然间就风光不再了。赞叹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我却有失去了什么的遗憾和疼痛。早些年,去异地旅游或我居住的小城开了什么特色餐厅店时,我也是尝鲜、尝新的急先锋。那些美食也大多能让我感到惊艳,但不知怎的,它们却都昙花一现般不能在我味蕾的深处如大豆般扎根。
随着时光流逝年龄老去,我越来越认同家乡老人们的那句口头禅——“好吃不过豆花儿饭”。今天的大豆何其普通,它早已不是餐桌上唯一的美食。今天,我如果再说大豆无以取代,未免矫情,但它的的确确曾是那些年里我的美食清欢啊。貌似至简的大豆中蕴藉着我们与家人、与邻居互爱互助的质朴情愫,这情愫在我的记忆里永恒存在,温暖如初……
- 一见·通过这场会见,读懂中国何以被视为“确定性的绿洲”2025-03-29
- 时政现场说丨迈出“投资中国”新步伐 书写互利共赢新篇章2025-03-29
- 微视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2025-03-29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奋力谱写科技创新篇章2025-03-29
- 聚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合拳”2025-03-29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