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微

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王敏发布时间:2024-09-24 查看数0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举措。高校音乐专业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良载体。推进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还能借助思政育人元素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提供了指导。高校应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将思政育人元素渗透进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育才和育人的统一。

推进全员育人,建设音乐专业课程思政队伍

为音乐专业学科教师提供思政主题培训。将思政育人工作融入音乐专业学科教师的培训中,让学科教师既掌握高超的音乐技巧和理论知识,也能精准剖析音乐学科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帮助教师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思想政治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高校需聘请思政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定期举办关于课程思政的专题研讨会,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帮助音乐学科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技巧。高校也要推动音乐学科教师利用“新华思政”“大思政课云平台”等渠道,系统学习思政理论课程,掌握教育方针政策,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进社会中音乐方向的优秀人才,如民歌歌手、民族器乐演奏家、乐器生产技艺传承人等,通过特聘的方式让其成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辅助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音乐文化内容。例如,邀请民族器乐演奏家担任民族打击乐专业的辅助教师,为学生讲述民族打击乐背后的故事,展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带领学生参与实际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音乐大师,学生有机会学习到课本之外的音乐知识,发展多元化的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

形成全员参与的育人机制。高校应定期展开合作教研会议、合作攻克教改项目等,鼓励音乐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合作探索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科教育力量与思政教育力量的融合,在经验共享、互促互进中实现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发展。高校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多部门联合参与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共享资料库,包括思政素材、课程设计案例、教学视频等,供音乐专业学科教师使用。

推进全程育人,构筑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多元环节

课前阶段,整合在线资源,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在线平台,教师可整合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理论资料、历史背景介绍和名家演出录像等,并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民歌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民歌演出、传统器乐演奏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并布置“分析某首民歌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特征”“民族打击乐在地方文化活动中的作用”等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论坛或社交平台加深交流。

课中阶段,多手段并用,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教师需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思政育人情境。在《黄河大合唱》教唱中,教师可以剖析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和音乐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师通过讲述贝多芬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精神、冼星海为民族解放而创作的事迹,向学生传递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需利用智慧教室中的VR设备,将民间音乐演出现场、红色歌曲背后的战争场景等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虚拟体验中感悟音乐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课后阶段,鼓励持续教育,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课后阶段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时机。在音乐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设计音乐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关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红船向未来》《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中国红色经典歌曲,探讨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义。教师也可以布置音乐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当前社会热点或文化主题为题材进行歌词创作。

推进全方位育人,将音乐小课堂与校内外大课堂进行结合

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思政渗透。高校与音乐教师可围绕思政育人需求设计校园活动,例如策划红色经典音乐会,演绎革命歌曲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举办多元音乐文化节,鼓励音乐专业学生演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经典音乐作品,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设计音乐与社会主题活动,如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活动,鼓励音乐专业学生创作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音乐作品。

音乐主题的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音乐专业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技术能力和艺术表达,并且实际项目有助于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深化知识理解。在课程设置中,高校应引入创新创业模块,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例如,引入“音乐创业就业”课程,围绕当前音乐市场分析、项目策划、品牌推广等内容展开教学,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推动音乐专业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推动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音乐实践。高校可以将音乐专业课堂延展到校外,以社会课堂的形式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例如,组织音乐专业学生参加社区或公益演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慰问演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同时利用音乐的力量服务社会。高校也可以通过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地方音乐节、传统音乐推广等活动,丰富学生社会性音乐实践,同时加深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系2022贵州省省级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以安顺学院音乐学为例”(项目编号:2022259)。

(作者系安顺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