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拥有多少美称?
在中华巴洛克街区
人们叫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记录着她传承了千百年的烟火气息
在群力音乐长廊
人们叫她“世界音乐之城”
歌声飘过松花江
记录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省冰上运动训练中心
人们叫她“奥运冠军之城”
9枚奥运金牌的荣耀
放飞了无数冰雪运动少年的冠军梦想
如今
大家又叫她“双亚冬之城”
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圣火
即将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第二次点燃
2月3日,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哈尔滨正式启动。120名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火炬手,把象征力量与希望的火炬接力点燃,传递着这个城市乃至全世界对亚冬会的期盼和祝愿。
以体育之名
展“奥运冠军之城”风采
何为体育的力量?对于运动员来说,它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届体育赛会的火炬传递,运动员和体育人当之无愧地成为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的主角。在本届亚冬会的火炬传递中,不仅有申雪、王濛、武大靖、张会、张雨婷、范可新、隋文静等冬奥冠军,还有盛李豪、汪顺、郭崎琪、李雯雯等夏季奥运会冠军前来助阵。冠军们也纷纷表示希望通过火炬传递的方式,把自己对亚冬会的祝福和体育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作为当天火炬传递的第1棒,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的申雪高举火炬,正式开启了全程约11公里的传递。传递途中,道路两旁的市民始终高喊着“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爱冰爱雪爱亚洲”“同亚洲 共未来”“中国加油 ‘尔滨’加油”等激昂的口号,为火炬手们加油助威。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两夺冬奥金牌的武大靖,作为第50棒火炬手亮相。“能有这么多人关注亚冬会,让我这个曾经的冰雪项目运动员感觉非常骄傲。”武大靖说,他很羡慕目前仍活跃在场上的这代冬季项目运动员,因为他们赶上了一届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亚冬会,在最好的时代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在全部120棒火炬手中,最特殊的当属第70棒火炬手——哈尔滨籍短道速滑冬奥冠军张会。她穿着冰刀,从单板滑雪世界冠军刘佳宇手中接过了火炬,并与10余名来自哈尔滨的滑冰小将们一起,在人民广场滑冰场上开始了属于自己这一棒的冰上火炬传递。张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自己知晓火炬手的身份,同时又担任了这样一项在冰上传递火炬的特殊使命时,她感觉无比自豪和激动。“作为一个在哈尔滨土生土长的运动员,能在亚冬会这样一项重大赛事活动中,用家乡哈尔滨本土的冰上特色和优势把冰雪运动员的风采展现给所有人,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张会说。
以城市之名
显“冰雪文化名城”风姿
对于普通人来说,何为体育精神?作为本届亚冬会第53棒火炬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主任康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每个人、每个行业都需要不怕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即便最终没有取得希望中的胜利,我们也都是胜利者。这也是我们作为火炬手想要传递的精神。”
哈尔滨作为一座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完美交融的城市,在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展现着她“一城千面”的绰约风姿。音乐之城的婉约、东方小巴黎的浪漫、冰雪运动的激情、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在这座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城市中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将哈尔滨的传统、时尚、运动、多元的城市文化内涵一一呈现。
展现哈尔滨多样的美好,也是整场火炬传递想要带给观众们最直观的体验。亚冬会火炬传递仪式总导演王征表示,在约11公里的传递沿途设置了9个展演点位,把双亚冬之城、奥运冠军之城、世界音乐之城、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等哈尔滨的城市名片展现给世人——
中央大街上,“老街乐队”演奏了哈尔滨经典歌曲《太阳岛上》,歌声和琴声的互动,交织出哈尔滨时尚和浪漫的城市图景;
在位于斯大林公园西门、拥有110多年历史的江上俱乐部门前,哈尔滨的少年舞者们跳起了热烈奔放的拉丁,用国际化的舞蹈语言向全亚洲发出诚挚邀请,彰显了哈尔滨吸收世界各地优秀文化,并将其汇聚成时尚大气国际风范的城市底色;
被哈尔滨人亲切地成为“九站儿”的九站公园内,与冰雕大师雕刻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一起欢迎火炬手们到来的,还有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工匠,以及一群敲着架子鼓的小朋友们。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出美妙的音符,吟唱出这座城市对亚冬会成功举办的美好祝福;
在群力音乐公园,伴着春蕾梦想合唱团《我在黑龙江等你》的动听旋律,第108棒火炬手林健平与哈工大团队参与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击掌庆祝,象征着科技力量与人文精神的碰撞融合,“冰城科技”彰显大国重器。
同时,这里也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一代代东北抗联将士们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如今,作为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后代,马继民以第29棒火炬手的身份满怀热情地跑完了他的传递全程。他说,哈尔滨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城市,自己作为抗联英雄的后人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并发扬好抗联将士们的事迹和精神,并通过本届亚冬会把龙江“四大精神”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和黑龙江。
穿越古今
让“亚冬圣火”薪火相传
从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到美丽的松花江畔;从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街,到现代繁华的群力新区;从见证了哈尔滨历史变迁的“老江桥”,到伫立着冰城冬日使者“网红大雪人”的哈尔滨音乐长廊……11公里的漫漫火炬传递之路,仿佛是哈尔滨这座城市从历史到今天一步步发展印记的写照,并通过120位火炬手的讲述,诉说出的一段曲折动人的城市发展史。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传递,火炬从第一棒申雪的手中接力给了最后一棒火炬手,同样是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的隋文静。在从第119号火炬手——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原花样滑冰教练员栾波的手中接过火炬时,隋文静用花样滑冰的最高礼仪——屈膝礼向恩师致敬。
这一刻,哈尔滨从历史到现代的转换,与新老冰雪人接力棒的交接时刻完美契合,无论是哈尔滨城市的发展,还是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和“双亚冬之城”的历史交接仿佛悄然完成。哈尔滨的城市新风貌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新篇,都将正式开始由这一代年轻人来书写。
在群力音乐长廊广场,隋文静高举火炬,在戴着红帽子、红围巾,胸前还有两颗红心的“大雪人”见证下,她点燃火种盆。此刻,亚冬圣火的火种正式由火种护卫队顺利迎回。2月7日的开幕式上,这颗火种将再度点燃火炬手们的火炬,直至本届亚冬会的主火炬点亮冰城哈尔滨的夜空。
虽然火炬传递仪式暂告一段落,但线上火炬传递仍在进行中。通过来自全球数字火炬手的传递,亚冬圣火的光辉和奥林匹克精神将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在亚冬会开幕式上,究竟是谁将以最后一棒火炬手的身份点燃本届亚冬会的主火炬,“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将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奉献怎样一场精彩绝伦的亚冬盛会?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将一一揭晓,而你我也将成为这段全新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