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多措并举写好“后半篇”——云南聚力帮扶搬迁群众开启振兴生活
寒潮过后,云南省会泽县新城的搬迁安置区暖阳高照。随着安置区孩子们陆续开学,在妇女儿童中心忙了一个月的吴赞平终于可以轻松点了。
吴赞平是会泽新城妇联项目点的社工,去年开始在安置区做群众的融入发展工作。在刚过去的寒假,她和8名大学生志愿者为40多名搬迁家庭的孩子定制了“专属课程”。
云南会泽新城妇联项目点的志愿者正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受访者供图)
上午做寒假作业,下午培训安全知识、做手工艺品、演情景剧……吴赞平说,持续的培训让孩子们越发活泼开朗。
“他们还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吴赞平说,在开展垃圾分类、小动物讲卫生等情景剧后,一些家长还来到中心详细了解具体的做法。如今,不少搬迁群众也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云南会泽新城妇联项目点的志愿者正教授孩子做手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会泽新城容纳了8万余人,群众多从偏远山区搬迁而来,要融入城市生活,需从教会他们用电梯等简单小事做起。
云南会泽县新城的搬迁安置点航拍图。(李荣山摄)
“搬迁群众变成了新市民,就要有新面貌。”会泽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让搬迁群众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就要大力推进扶智扶志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组织是当地持续开展扶智扶志的一个缩影,他们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摒弃不良习俗,扭转“等靠要”思想,从而开阔视野、补足素质短板。
“雪花纷飞,要有责任担当,要让贫穷成为过去,要让生活有所保障……”这是会泽新城搬迁户王文选送桶装水途中发的一条朋友圈。
2019年,王文选一家从半山腰的土墙房里搬至会泽新城,王文选也在社区的帮助下开始送桶装水,改变了过去守着几亩玉米地、花生地过活的日子。“政府给了我们好政策,自己也要加油干。”王文选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他们是家里的希望,为了他们什么苦都不怕。
云南会泽县新城的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工作。(李荣山摄)
在脱贫攻坚期间,云南有近150万人因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过去的生活。面对如此多的搬迁群众,做好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依然重要。
“针对搬迁群众,去年我们发放了125亿元创业贷款,转移就业48万余人。”云南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强化社区治理和社会融入,加强产业创业扶持,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云南会泽县搬迁群众正在制作棒球。(李荣山摄)
康恩家园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最大的搬迁安置点,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永宁社区。在安置点的康恩家园制衣厂,制衣厂主管、搬迁群众武治军正在分配制衣计划。
武治军过去在福建、广东等地务工,去年,随着搬迁点的制衣厂开始运营,为了照顾家人,他选择就近务工。起初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但随着自己技能的提升,他开始担任小组长、主管,现在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武治军说,制衣厂是当地引进的一家企业,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
过去搬迁群众思想较为封闭,害怕与外界接触,更多依靠以前的土地增收。“发展产业和保障就业是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永宁社区党委书记苟松说,政府在安置点成立就业服务站,详细介绍企业情况、工资待遇和劳动力需求,开通点对点劳务输出班车,提供就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方式,让搬迁群众最大限度实现就业。
如今,在云南的搬迁安置点,群众有了增收的技能,有了持续增收的产业,在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记者:杨静
编辑:冷彦彦
- 五问五答|老年人为啥要打新冠疫苗~~2022-07-08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黄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2022-07-08
- 垃圾分类 | 暖水瓶是什么垃圾2022-07-08
- 近镜头丨“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2022-07-08
- 总书记“典”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2022-07-08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