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蔬”写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守好“菜篮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2-05-25 查看数0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蔬”写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守好“菜篮子”

陈秀娟(左一)团队调研食用菌企业绣球菌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福州5月25日电 题:“蔬”写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守好“菜篮子”

中新网记者 林春茵

“科技特派员,往小里说,我就是个种菜的;往大里说,我们帮农民致富,帮百姓守好菜篮子。”陈秀娟一头利落短发,语速很快,笑声朗朗。

身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秀娟既是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曾获福州市三八红旗手、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最美女科技特派员提名奖等殊荣。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她表示,荣誉都来自于对乡村振兴的激情投入。

利用菌渣实行良种西红柿无土栽培。 受访者供图

利用菌渣实行良种西红柿无土栽培。 受访者供图

当绣球菌遇上西红柿

陈秀娟在2019年赴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前,曾在福州市农业局工作多年,研究实践“如何用小小食用菌,撑起乡村‘富民伞’”。福州曾举办过十届食用菌烹饪大赛,有七届是由她经办的。

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陈秀娟上任时,正值西红柿基地丰收,遍地红灿灿。她的科特特派员经历,也正是从食用菌和西红柿的结缘讲起。

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的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字号”的龙头企业。不过受疫情影响,菌菇下游产业的加工企业缩小经营,过去收购废菌包的有机肥工厂不再上门了。

陈秀娟率团队上门服务时,迎面就是黑漆漆的仓库里随意高垒的绣球菌的废菌包。“公司一年产生的废菌包差不多有15万包,堆在那生虫子,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黄洁向陈秀娟诉苦。

陈秀娟的团队将菌渣取回实验室研究,β-葡聚糖、氨基酸、蛋白质……营养物质还挺丰富。陈秀娟回顾道,过去菌渣处理方式比较单一,除了沤肥用或当柴烧,一吨回收仅售一两百元,多的时候还要花钱处理,“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把废渣应用在蔬菜的无土基质栽培上。”

陈秀娟用一组数据向记者说明这项实验的意义:福建是全国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作为福建省主要食用菌主产区之一,福州仅2021年全市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就高达26.76万吨,产值23.91亿元。“容益公司的难题也是食用菌产业的共同困境。”

实验室的成果令菌渣利用取得了突破。通过注入“核心科技”的配方,废菌包可用于绣球菌的二次栽培和蔬菜的无土栽培,还可直接还田改善土壤环境。

截至目前,废菌包二次循环利用技术累计推广应用700万袋,节约成本超过35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陈秀娟团队也凭此菌渣在蔬菜无土栽培中的应用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

经过2年的试验,陈秀娟团队不但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多项专利,为推进绣球菌菌渣可持续利用及蔬菜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还帮助菌菇公司联系有机肥企业,拓展废菌包销售渠道。

在福州蔬菜科学研究所的大棚里可以看到,菌渣作为栽培基质种出的西红柿品种多样,红黄黑紫,硕果累累。陈秀娟告诉记者,很多人说,在这里吃到了人生中最甜美的爆汁西红柿;有的品质特别优良,种出来可以按个卖,是菜农致富的金钥匙。

目前,陈秀娟团队正采用专利技术为企业研发冻干绣球菌。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价值,延伸产业链,让企业找到新的增收点。

福州市蔬菜科研所所长陈秀娟(左)研究蔬菜水果冻干技术。 林春茵 摄

福州市蔬菜科研所所长陈秀娟(左)研究蔬菜水果冻干技术。 林春茵 摄

当琅岐海风遇上丝瓜苦瓜

5月里,福州琅岐岛的海风已经变暖。在琅岐岛东部300亩高优蔬菜基地里,不同品种的水稻被匠心独运地种出了“稻田彩绘”;黄金南瓜攀满藤架,已有拳头般大小;水果玉米已有半人高,小番茄很是喜人。

这里是由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法人科技特派员和多家科研机构指导的福建省种业创新基地(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显示和评价中心),占地311.5亩。今年6月至9月,南瓜、苦瓜、绿叶蔬菜、西瓜、水稻等作物将陆续进入成熟期,这片蔬菜种业基地将迎来第一次丰收。

福州市蔬菜科研所所长陈秀娟(左)接受采访。 孟芳 摄

福州市蔬菜科研所所长陈秀娟(左)接受采访。 孟芳 摄

苦瓜、丝瓜、胡瓜、辣椒,站在瓜果蔬菜种植区,陈秀娟掰着指头历数,福州市菜科所与琅岐新金东农场合作将种子包衣专利技术在设施空心菜上进行成果转化应用;自主研发的60多个蔬菜新品种与国内引进的500多个新品种在琅岐种业基地开展示范。

科特派们将实验室搬到海岛上,精心培育来自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福建田美种业、厦门农运来等知名育种机构自主选育推广的瓜类主栽新品种,其中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丝瓜、苦瓜等新品种还曾斩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陈秀娟眼中,琅岐堪称“种业硅谷”,助力福州“菜篮子”工程形成核心效应,立足福州,辐射全国,“法人科特派将全力以赴,期许为福州市特色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提供琅岐样板。”

陈秀娟(左)研究良种西红柿。 林春茵 摄

陈秀娟(左)研究良种西红柿。 林春茵 摄

当“90后”遇上“蔬小贝”

在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陈秀娟着力改善科研条件,将所里30余亩插花地整合起来,动建智能温室大棚和物联网,数字育种平台和数字种子资源库投建使用。

“创新”,成为陈秀娟科特派团队的“燃点”。陈秀娟率团队创新“科特派+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的有益尝试,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企业良品的知名度。

陈秀娟认为,科技创新不应单纯从课题出发,应当先把脉“三农”所需,“科技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一定要为人民服务。”在蔬菜产业链中,设区市科研院所属于创新的末端、推广的前端,“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到农企去、到田间去、到学校和社区去,陈秀娟鼓励科研骨干们传帮带,率领年轻的科技特派员们送种子,送技术;与农业大鳄超大农业集团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也走进外来工子弟的远洋小学,为“双减”下的孩子们开辟一隅田园乐园。

目前,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深耕福建省种业工程、省星火项目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在南通等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个,不断完善“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生产模式。2021年,该所推广优质种苗50多万株,指导企业合作社20万亩。

所里的“90后”年青人设计了一个logo——穿着科技下乡“红马甲”的卡通大白菜。陈秀娟笑说,大白菜是老所长研究的科研品种,也是蔬菜里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既有传承,也有融入当下乡村振兴、‘蔬’写未来的理想。”(完)

【编辑:刘湃】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