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草原牧歌嘹亮

来源:经济日报编辑:王敏发布时间:2022-10-06 查看数0

走遍了山山水水,美不过辽阔的草原;听遍了四海歌声,还是牧歌最动人。我是父亲心爱的骏马,永远爱恋着草原,无论在哪里,我的根在草原……”

一首《我的根在草原》,唱出了草原儿女对草原的深深眷恋和那份深沉的爱恋……

只有行走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广阔草原上,才能深切体味到草原儿女对草原的眷恋,和他们心中无法抹去的草原清香和大河浩荡。他们把对草原的爱放在心里,谱出一首悠扬的牧歌,歌中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尕海湖收纳风霜雨雪

甘南高原初秋的风中凉意已浓,在这个季节走进草原,似乎有些唐突。

草原的冬总是早到,前一天才飘过一场雪,雪山因此而更显妩媚庄重。

到达尕海湖畔时,阴雨绵绵,层叠的云朵倒映在湖中,湖天一色,美不胜收。

“全球第1975块、全国第41块、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的尕海湿地,2000年11月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

鸟类是尕海湖的晴雨表,而尕海无疑是甘南高原的晴雨表。尕海湿地及其泥炭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水、供水以及储存碳汇方面的生态意义极其重要。

水天一色,野花成片,成群嬉戏的棕头鸥是沉静湖面动人的风景。初夏是棕头鸥的繁殖期,幼鸟出壳,每年它们在这里繁殖,待到秋末冬初南下。

有诗人说,尕海湖是高原上的眼泪。而我说,尕海是高原的眼睛,收纳了风霜雨雪,倒映出悲欢离合。

就职于甘肃省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张勇,曾在尕海保护站工作17年。

“湿地系统就是一个拉链,一环套一环,水域、水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张勇说,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如今的尕海湿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持续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好转后,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水生植物和鸟类数量不断增加。

2022年,尕海湖水域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有63种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候鸟就有6种。黑颈鹤的数量达到了80余只,黑鹳150余只,栖息的候鸟计有3万余只。

如今的尕海湿地,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而尕海并不是一直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它也曾遭遇过地表裸露,草场沙化,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湿地萎缩的生态灾难。

“尕海湖的‘起死回生’是大力保护的结果!”张勇无疑是尕海湿地生态改善的见证人。

“筑坝引水、填埋排水沟、引导牧民合理放牧……”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后,一系列湿地恢复措施相继展开。

这何尝不是一场无声的,拯救尕海湖、保护湿地的“持久战”呢?又何尝不是一场高原生态保护的“持久战”?

沿着国道213线行驶,公路在尕海湖畔分岔,一条路通往郎木寺,另一条路则半绕尕海湖通往玛曲县。

为解决尕玛公路横穿尕海湖核心区影响生态保护的实际,2010年尕玛公路改道项目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4.9亿元,新设计的路线完全绕过了尕海湿地,给鸟儿一个祥和宁静的天地。

藏族群众称尕海湖为“羌塘措”,这是他们心中的圣湖。

他们对尕海湖的爱护由心而生。

西合道老人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眼里,鸟类莅临湖畔象征着吉祥,他卖了牛羊、出租了草场,在尕海湖畔的郭茂滩定居下来,水鸟迁徙时,他巡航,水鸟缺食时,他买来玉米喂食,照料受伤的黑颈鹤,让它重回自然……

在尕海湖周边义务护鸟20多年,西合道老人被誉为“水鸟保护神”。

草原情结悠长深远

带着尕海湖的感动,踏上玛曲高原,来到母亲河畔。至玛曲黄河大桥时,天色阴沉,黄河缓缓流淌,美景显得无比厚重。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结合部的玛曲县,藏语之意是“黄河”。境内拥有1288万多亩连片集中的天然优质草场,享有“亚洲一号草场”的美誉。又因达562.5万亩的湿地面积和27条一级支流、10多个湖泊的丰沛水源为黄河增加水量,被誉为“地球之肾”和黄河的“天然蓄水池”。

黄河玛曲段从南、东、北三面环绕县境,形成九曲黄河第一弯。这华丽转身优雅得让人惊叹,格萨尔的传说在这里历久弥新,赛马场上矫健的身影演绎着马背上的民族不朽的传奇。

黄河干流从青海果洛州久治县流入玛曲县境内,境内流程433公里,占黄河在甘肃省境内流程的59%,流域面积10190.8平方公里。黄河在玛曲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维系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伫立于玛曲县阿万仓湿地观景台上远眺,弯曲纵横的溪流百转千回,沼泽星罗棋布。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和传说中格萨尔以赛马称王的家乡,赛马节无疑是玛曲县的一场民间盛事。相传,格萨尔12岁时在玛曲寻找到“河曲神骥”——河曲马,并在赛马中一举夺魁称王,由此开创格萨尔赛马大会,经久不衰,如今已成了藏族最高规格、最盛大的赛马比赛。

每到赛马节之际,周边的牧民都身着节日盛装,佩戴珠宝饰物而来,体验无与伦比的“速度与激情”。在赛场观看比赛的加老55岁,穿着节日新装的他显得精神矍铄。加老是玛曲县曼日玛乡强茂一队的村民,他所居住的区域是首曲黄河湿地功能区的核心区,2011年搬迁至玛曲县赛马场牧民定居点。加老一家9口人,有85岁高龄的老母亲,女儿女婿和一对孙子孙女。

搬迁至牧民定居点的加老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一年可以领到1万元左右的草原补偿款,他和老伴在工地打零工为生。如今的生活水电都通,孙子上学、看病都很方便。加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草原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草原的绿色触动着心弦,草原的故事牵动着思绪,悠长而深远。

牧歌唱响千里草原

“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的牛羊,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手拿皮鞭,骑着白马的少年是草原上最美的风景。从玛曲黄河大桥一路往西,看母亲河曲折蜿蜒,千折百回,奔流不息,两岸的草场上,羊群如遍洒的珍珠般美好。

玛曲县欧拉乡安茂村今年63岁的交巴,骑着一匹白色大马,看护着他的羊群,手里的经筒轻轻转动,羊群时时传来的“咩咩”叫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带来一线生机。从年少到暮年,交巴老人以放牧为生。他见证了游牧到科学养畜,产业发展的变化。

回忆从前,交巴老人说家境最好时,100多只羊就是他所有的财富。而今,交巴的三儿子尕尔藏才让把羊产业搞大了,不仅将传统的放牧方式改成圈养舍饲,还改良了藏羊的品种,率先成立了玛曲县欧拉乡欧拉尕尔隆盘羊育肥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每次看到草原和羊群心情就舒畅了!”尕尔藏才让今年34岁,7岁起就在家里放牧。他对草原的热爱,只用行动来表达。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盘羊繁殖的信息,便只身到青海果洛州去了解情况。回来后便坚定了引进盘羊繁育、舍饲的信念。

没能进学校学习是尕尔藏才让最大的遗憾,这也是对他的制约。幸好妻子是他最好的帮手,她就职于欧拉乡中心小学,会在假期陪他外出联系业务,加上当地畜牧部门的帮助,尕尔藏才让的专业合作社正风生水起。

“我希望儿子能上畜牧大学,最后回到草原,把科技养畜发展得更好!”尕尔藏才让表达着自己对儿子的期望。距离暖棚不远处便是尕尔藏才让的家,几间简单的平房,朴素而真实。为了方便业务发展,尕尔藏才让买了一辆丰田越野车,路修起来了,又挖了井,风力发电的设备也购置了……在交巴老人眼里,这一切都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

交巴依然骑着那匹白马,替儿子照看那放养的羊群,儿子则开着汽车在草原上驰骋。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草原上演绎着各自不老的草原恋歌。

调整畜群畜种,转变农牧民的生产方式,这无疑是干群共同唱响的悠扬牧歌,音符在草原上空飘荡,从玛曲草原到尕海湖畔,到整个甘南草原……

你听,这千里草原牧歌嘹亮……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