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建长汀:从水浊山荒到水绿山青

来源:人民论坛网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3-07-05 查看数0

大国新村文章配图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长汀县,感悟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

福建长汀,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到中央工作后,他又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持续加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民生福祉、群众利益的高度关注、倾注心力。“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是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嘱咐,在长汀人民心里,这是一种振奋,也是一种鞭策,指引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再推进、再探索、再创新。

1

福建省长汀县的水土保持科教园里,习近平同志20多年前捐种的香樟树 长汀县委组织部供图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经过数十年大规模治理,长汀县完成了从水土尽、草木枯的“火焰山”到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的生态嬗变,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省级荣誉20多项,列入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等10多个国家级试点。

2021年,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国际公开推广,“长汀经验”正式走向世界。

治理的是水土,改善的是民生。2021年,长汀县24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含实绩突出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08.02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79.5万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431元增长到2022年的22279元。河田、策武、濯田、涂坊、南山、新桥、三洲等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或超过县平均水平。

“长汀的绿色嬗变,离不开总书记的真诚嘱咐和殷切期望,离不开长汀人民的接续奋斗、滴水穿石。我们将在‘持抓’上精准发力,不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力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说。

持续拓展“长汀经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曲中华民族绿色发展的时代之歌,正在澎湃奏响!

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

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这里曾星火燎原、红旗不倒,是光耀神州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这里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草木不存,红壤遍露。“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百姓深受其苦。

“以前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光头山’,山岭一片赤色,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贫困……”回忆往日旧景,河田镇露湖村党支部书记罗群英感触颇深。

时间长廊见证发展变迁。198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试点。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发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2000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补助1000万元……

在省市的全力扶持下,长汀县用史无前例的力度,采用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补贴烧煤、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生态移民外迁等措施,开展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

这是一场滴水穿石的攻坚战。

带领村民种植万亩杨梅的黄金养老汉,主动要求治山,承包下一片约300亩的崩山(水土流失造成的崩坍山地)种植杨梅。目前,黄金养老汉除种植杨梅外,还种了200多亩茶叶,在他的带动下,整个三洲村种起了万亩杨梅。放眼望去,漫山苍翠,郁郁葱葱。

誓把“难坑”变“富坑”的南坑村支书沈腾香,引进厦门树王银杏有限公司发展银杏产业,公司投入300多万元,种植了2309亩银杏,以“公司+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建设银杏生态园,实施“山、水、田、园、路、房”综合治理,建设美丽生态村。

女“愚公”马雪梅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承包了南安村“塘尾角”水土流失荒山,她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开垦荒山600余亩,种上了桃树、梨树、板栗树上万株,并且套种了花生、西瓜、小米椒等农作物,建起了年出栏上千头的猪场和沼气池,成功进行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

赖金养承包了1050亩山场,在政府资助下种植板栗,誓把荒山变绿洲。多年后,板栗树染绿了荒山。

……

经过全县干群长期的接力奋斗,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效。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穿上绿色新装。特别是在河田、三洲、濯田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美景跃然眼前。作为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所在村,露湖村更是成为集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和对外交流于一体的水土保持风景区和旅游目的地。

2

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 长汀县委组织部供图

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介绍,2000年以来,长汀县减少水土流失面积80.1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3.82%降低到2022年的6.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18个乡镇交接断面全年综合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块块国家级“生态招牌”接踵而来,水土保持的“长汀经验”外溢效应不断显现。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不仅在八闽大地“开花结果”,也走出省外,走向世界。

在甘肃定西,峁梁连绵的黄土地吸纳“长汀经验”,超2万亩水土保持生态林茁壮成长;在宁夏固原,运用“长汀经验”成功创建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给贫瘠的西海固增添活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几十年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历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长汀的生动实践,是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中国智慧,也是中国百年水土保持史的一个缩影。

站在露湖村山头,欣见青山绿水、枝繁叶茂,香樟树下,微风习习、清爽惬意。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在更高起点上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

在长汀,有一片万亩良田,举目四望,沃野平畴,绿波荡漾。

这片良田是龙岩市连片面积最大的农耕区,由龙岩市长汀县的种粮大户傅木清牵头组建长汀县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动绿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圣丰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就业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推进河田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这里原是一片荒滩,水土流失严重。”傅木清说,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治理,如今成了生态粮田。

除了“田管家”托管式服务,傅木清还将周边乡镇的10余个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捆绑在一起,成立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门设立“资金互助部”,融资200万元,旗下每个成员社的农机具种类和服务功能不一,根据订单内容进行地区间调度,使各个成员社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为资金困难的社员提供支持。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转变发展思路。”长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成文算了笔账,依托当前运营模式,不仅充分利用起小块地、撂荒地,将“小田变大田”,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土地生产成本。

“你外出挣钱,我替你种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也帮助当地家庭农场、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据统计,融万家联合社每年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6.4万亩,年产值达2200余万元,带动农户1230户,助农增收223万元。

近年来,长汀县以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建+”合作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著名的闽西革命老区基点村梅迳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村民”模式,助推产业发展。成立“闽乡愁农村合作社”,广邀党员、村民共同加入,尝试引入种植黄精、糖蔗等特色种植产业,共同探索本村产业发展新道路。

在曾经号称长汀“西伯利亚”的寨头村,通过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种植大户、集体、群众利益与合作社发展紧紧绑在一起,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红糖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景观打造+高产出+轮种”一举三得的生态农业模式。

5

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 长汀县委组织部供图

“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合作社发展始终。”长汀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蔚华表示,县里通过能人示范带动,安排专家团队驻点指导,选派金融指导员挂钩服务村党支部,为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帮扶支撑、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累计达28.7亿元,入社成员3.65万人,基地面积24.5万亩,年销售收入约14.27亿元,带动农户6.7万户,为农增收2.2亿元。

“林茂粮丰,柳绿花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长汀绿富共赢的道路也愈加通畅:大力发展稀土、纺织服装、文旅康养三个主导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建筑业四个重点产业,产业经济总量、产业质态得到全面提升。

6

闽西(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园 长汀县委组织部供图

其中,稀土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24.9亿元快速增长到2022年底的156亿元,纺织服装2022年产业产值也达13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壮大,总投资10.6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入驻企业51家,2022年实现贸易额及产值20亿元。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14.75亿元增长到2022年343.7亿元、年均增长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7.2%,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6%,2017—2022年间有五年荣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如今,生态成为长汀的鲜明底色,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未来要进一步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实现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由“治”到“防”转变,由“量”到“质”提升,由“绿”到“优”深化,长汀人民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编辑:王爽 曲统昱

[责任编辑:曲统昱]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