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重阳节》九九重阳至 古代习俗知多少?

来源:HRB蓝网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3-10-18 查看数0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定为民间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让我们一起来解锁重阳节的习俗吧。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此时出游登高在时令上较为合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灾的传说;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在秋日草木开始凋零之际登高“辞青”,与阳春三月的“踏青”相对应。

到了近代,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在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今年的重阳节适逢国庆假期,广州共开放了白云山、越秀山公园、广州塔等15个登高点供市民登高祈福。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于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茱萸全称吴茱萸,又称越椒,是一种芸香科植物,有散寒止痛、温中止泻、开郁杀虫之功效。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在宋代,也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