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还原5.2亿年前长尾螳螂虫面貌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24-05-03 查看数0

中新网昆明5月2日电   记者2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古生物研究院刘煜、侯先光团队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合作,使用先进的显微CT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还原了5.2亿年前早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的长尾螳螂虫面貌。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MC  Biology》上。

科研人员介绍,距今约5.2亿年前的早寒武纪节肢动物中有一个特殊分支,它们的第一对附肢不是当今的蜈蚣等节肢动物头部常见的触角,而是一对用于捕食的、强壮的大附肢。它们也因此被称为“大附肢节肢动物”。长尾螳螂虫正是大附肢节肢动物的一种。

由于材料上的缺乏和技术上的限制,前人的研究在这类节肢动物的演化位置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刘煜、侯先光团队使用显微CT扫描结合计算机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等,从化石的表面和内部提取信息,对澄江生物群中长尾螳螂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重新描述,揭示了该物种头部和腹部的若干形态细节。

建模结果显示,长尾螳螂虫细长的躯干由13个体节组成,尾部呈长棒形,末梢有细刺。其头部分节情况与其它早期真节肢动物一致,都具有六个分节:具有一对柄状复眼的眼节(即“前骨片”)、一对大附肢的体节和四个各具一对双支型附肢的体节。

此外,研究还显示,长尾螳螂虫的双支型附肢由向远端逐渐变细的内肢和边缘具有刚毛的片状外肢组成,其基节根部附着有一个小的外叶。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