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75】天津:用数字化增进民生福祉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75】
光明日报记者 董山峰 刘茜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晓飞
亲身体验社区的新服务后,天津市河西区83岁的独居老人刘墉决定:不去机构了,在家养老!
“居委会上门安装了‘智能门铃’,监测到老人24小时没出门,就会派人上门查看。”刘墉告诉记者,“现在,每次外出旅游,我都会跟居委会说一声,以免他们担心。”
“我们给老人配备了‘一键通’应急呼叫,目前已覆盖14个街道3500多人。”河西区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韩爽介绍,“这个‘互联网+照护服务’平台,用大数据破解独居老人照顾的难题!”
“互联网+照护服务”平台的背后,是天津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社会治理的努力。
如何让一座人口逾千万的超大城市运转有序,并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天津将数字化与政务服务结合,用数字化这根“绣花针”,“绣”出群众的幸福生活。
在天津,这根“绣花针”是怎样“穿针引线”的?记者进行了探访。
抓住市民需求这个“牛鼻子”,天津将海量数据与应用场景结合,努力让群众日常办事“快起来”。
家住南开区金潭花园的王晓静,最近迎来了二孩。
“生老大时,办出生证明、落户口、参加医保,我们来回跑了四五趟。没想到,现在办手续,连家门都不用出!”王晓静拿出手机给记者演示,“打开‘津心办’APP,找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模块,提交申报信息,证明就能直接寄到家啦!”
“针对市民办理的高频事项,我们梳理了清单,让市民‘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网上办理,一回也不用跑。”天津市数据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季烨说,“目前,用‘津心办’可以办理的事项,已经有1565项,我们还在不断迭代升级!”
现在,“网上办嘛事,就找‘津心办’”已成为天津人的常识。
针对困扰多年的“烦心事”,天津将数字化改革向深处推进,努力将群众难题“解开来”。
药品种类不全,群众看病取不上药,曾是困扰天津不少基层医院的难题。
“以前,在医院经常拿不到需要的药,我只能坐公交去区里的药房买药,一次下来要三四个小时,药费还得多花600来元,全都得自费。”说起以前买药的经历,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村民翟焕元直呼心疼。
天津推出“云药房”后,翟焕元就诊时将信将疑地尝试了一下:“嘿,下单后送药到家,还能享受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自己只承担120多元的药费!”
不止“云药房”,针对群众医疗痛点,天津用数字化为基层医院赋能,打造“四朵云”——“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
2023年,天津“云药房”开出135万余张处方单,免费配送药品24万余人次,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近1万人次……现在,常见病患者逐步回流到基层医院。
针对部分地区人员杂、环境乱的问题,天津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身边的环境“美起来”。
精武镇付村位于天津西青区,这里外来人口大大超过户籍人口。如何管理好庞大而复杂的居住人群,一直是付村党总支书记李成达头疼的问题:“村里以前真的是脏乱差,垃圾分类根本就没法落实!”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的推出,让付村环境管理迎来了转机。
“这个平台作用可大了,老年人能点外卖,有事可以紧急求助。”村民陈胜娟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分类投放垃圾可以获得‘文明积分’,在村里商铺就能兑换生活用品!”
“可别小看这一鼓励,现在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90%,全村垃圾分类正确率提升到80%!”李成达感叹,数字化给付村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
现在,天津已经联通全市252个街道(乡镇)的数字化网格,形成了基层治理“一张网”。
“现在的天津,是数据流淌‘指尖’,幸福抵达‘心尖’!”天津市政务服务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吕卓如是说。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2日 01版)
[ 责编:张倩 ]
- 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致市民和游客朋友们的一封信2024-12-15
- 习言道|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024-12-15
- 情满濠江丨习主席寄语“澳科一号”团队2024-12-15
- 一习话丨“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2024-12-15
- 冰城公安“智”护亚冬 打造良好交通环境2024-12-15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