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正成为人才放下行囊、成就梦想的地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4-05-29 查看数0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60多名院士为新区发展建言献策,数百位科创人才大显身手,来自疏解高校的200名博士研究生实地感受发展脉搏……这个初夏,“未来之城”涌动着令人振奋的热潮,“人才”“创新”成为这里的热词。

日前,以“聚雄才·创未来”为主题的雄安新区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周在河北雄安举办。其中,院士专家雄安行、北京科技型企业家交流对接活动、“国聘行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专场等5场专题活动为集聚专业领域高端高新人才而专门设置,让各类人才有机会来到雄安、感受雄安、建设雄安。

一场场专题活动,搭起人才会聚交流的平台;一项项细化政策,形成吸引人才的长久支撑。雄安新区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人才工作的“雄安模式”正不断凸显。

今年5月中旬,雄安新区公布2024年37个“特岗特薪”岗位清单。雄安杰青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首席项目工程师、首席运营官等三个岗位名列其中,该公司创始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海超兴奋不已。

2023年9月,徐海超带领团队在雄安新区落地了“绿电合成新材料技术平台”项目,并创立杰青科技公司。这位40岁的博士生导师已在绿色材料领域耕耘多年,还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这次参赛和路演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和各地的企业、专家进行对接,收获颇丰。”近日,在“雄才杯”创新创业大赛暨项目与基金对接路演会上,芯联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伟推介了公司在激光器件、集成化模块、激光通信等方面的项目研发成果,获得在场专家评委的充分好评。

河北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雄安新区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2024“雄才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成立仅一年多,芯联新公司就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一路向前。雄安新区一系列活动、赛事也给芯联新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们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应用到各个场景中。”陈伟信心满满地说。

“雄安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这里聚集与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天产业生态。”对于雄安产业集聚带来的吸引力,拥有20多年航天专业学习工作经历的付仕明深有感触。作为北京星际开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仕明今年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雄安星际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新区提出打造卫星互联网和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策源地,未来我们将合作拓展宇航材料、宇航电子和太空医药等民用业务。”付仕明说。

目前,雄安新区已在150所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与120家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发展联盟。60余支“春晖杯”获奖团队和20余所高校创业团队相聚新区,一批前沿创新项目在雄安落地孵化。组织产才融合对接活动258项,落地项目350个,多个重点项目加速落户新区。

和来访企业面谈,听取对方的需求,给出专业的落地解决方案……这样的场景,雄安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雄安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马扬飚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深度参与新区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和科创工作体系研究制定,搭建创新平台和推动项目落地,马扬飚和团队成员一刻不停。“越来越多的科创资源已向新区涌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他们与新区合作的点,把好的技术和市场对接。”马扬飚告诉记者。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创新研究院、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一个个创新平台已经在雄安落地或加紧建设,一座会集八方人才的雄安“大舞台”已经初见雏形。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雄安新区正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目前,新区已经为各类人才发放雄才卡逾一万张。人才公寓、人才驿站、雄才学院、雄才网、雄才码、人才智慧服务平台等10余个服务场景落地。新区141个事项与北京实现同城化办理,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实现在新区“跨区域无差别”办理。

“雄安正在成为人才放下行囊、成就梦想的地方!”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尤志军介绍说,下一步将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9日 04版)

[ 责编:李伯玺 ]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