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学思践悟】
作者:姚鹏(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竞争、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遵循。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东部地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区域。
东部地区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化,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出支撑和引领作用。首先,通过区域联动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应用,带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会加快形成区域发展联动格局,为东部先发地区发挥中心辐射、以点带面和以强带弱的引领示范作用提供重要基础。其次,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新质生产力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能够打破地理距离制约,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东西部产业协同联动发展,重构区域协作分工体系,增强区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化。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实践中,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驱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高效聚集,能够强化区域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而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外溢效应,助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未来产业为牵引的产业集群体系。
东部地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勇挑大梁,能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机遇。但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等区位条件,不同区域的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拉大区域间新质生产力发展差距。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更好发挥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新质生产力布局,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数据要素畅通流动。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具有虚拟性、流动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对培育和激发新质生产力活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构建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面临有效供给不足、数据流动机制不畅和数据市场监管难等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发力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一是推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闪存数据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夯实存储数据、存储网络和存储算力三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算存储综合能力。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合优势,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东数西算”跨域大数据资源调度为契机,构建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动规范有序,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二是完善数据要素流动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的超大规模数据流通应用场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交易流通、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和规范性标准,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开放共享空间和数据交易市场,促进数据要素跨区域、跨行业、跨业务高效联通共享。三是加强数据标准化顶层设计。在健全数据登记存证标准、分级分类标准、认证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易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体系、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和数据交换标准体系,形成具有数据互操作性和可迁移性的整体框架,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共享。
加快探索人才共享机制,促进跨区域人力资源协同配置。人力资本的积累与跃升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必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人才创新体系。应加强人才共享机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进程,为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建设人才共享交流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搭建多元化、专业化和覆盖全领域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人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人才信息的互通互联,缓解人才交流信息不对称,发挥区域人才共享的协同效应。二是强化区域人才合理流动政策衔接。区域间引才政策相互竞争会加剧人才流动的行政干预,应着力破除区域人才流动壁垒,坚持以产引才、以产育才,立足地区重要产业和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靶向引才,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对接和耦合式发展,有效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三是完善人才共享服务体系。立足区位特色,构建宜居、宜业、宜创的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服务体系,健全择业互推、服务互通的人才服务综合配套体系,在人才规划、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制度性保障,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当前创新资源存在区域分布不平衡、流动性障碍等问题,必须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的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提升区域创新系统化布局能力。一是完善多中心区域创新体系。特别是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遴选和布局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积广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的正外部性,同时与东部地区合力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发挥区域协同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聚焦地区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深入分析区域内科技教育资源、产业链条和区位优势等因素,结合区域特色和发展战略,聚焦关键领域,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因地制宜构建区域创新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加强科教资源统筹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教资源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促进科教资源合理分布。同时,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体系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西部地区有序流动和高效汇集,促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区域协同创新参与者形成创新合力。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3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2024-07-04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集体合影2024-07-04
-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迎宾仪式2024-07-04
-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2024-07-04
- 时政Vlog丨塔吉克斯坦首都五星红旗飘扬2024-07-04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