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馥郁书香萦绕神州大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4-07-18 查看数0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燕山脚下,一座沉朴巍峨的三进院落,掩映在群峰间。在这个名为文瀚阁的版本馆里,从龟甲刻符到青铜铭文,从简牍上的律令到典籍里的经史,百世阙文尽收。

海南三沙,一座整洁雅致的图书馆,矗立在海岛上。图书馆里,历史、文学、文化、艺术……各类书籍尽有。挑选一本,就能沉浸在纸墨的余香中。

东海之滨,都市上海,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书展。届时,这个城市的展览馆、图书馆、实体书店将书香萦绕,为市民带来一场又一场精神的宴飨。

西部深山,西藏羌纳乡西嘎村,农家书屋购入了一批新书。知识的力量,如阳光般洒满书屋每一个角落。群山的怀抱里,村民的生活同样被书籍照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放眼中华大地,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出版行业融合发展步履稳健,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日渐完备的制度,推动全民阅读

2022年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信中,这样论述阅读的力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不仅是个人提升修养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丰盈自己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与阅读相关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全民阅读。

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2024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此期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6年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2020年印发。多个省(区、市)发布地方性全民阅读规划。

不仅如此,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都明确提出为全民阅读提供保障,确立了全民阅读的法律地位。江苏、湖北出台了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或办法,上海、福建、深圳等地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正稳步推进。

日臻完善的设施,助力书香中国建设

建设书香中国,阅读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大阅读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个遍及城乡、数量庞大的阅读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立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图书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已成为滋养人民心灵的重要场所。

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由3076个增加到3303个,藏书量由78852万册增长到135959万册,书刊文献外借量从3.32亿册次提高到6.07亿册次,阅览室座席数达155万个,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48.61平方米。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2020年,一位农民工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感动了无数网友。图书馆,成为城市旅居者心灵的归宿。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工程。

当前,我国共有约58.7万家农家书屋。这些如群星般点缀在东西南北的书屋,累计向农村地区配送图书13亿多册。各地依托农家书屋组织的导向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乡村阅读活动,为农村少年儿童启智增慧提供了阅读滋养,在广大农村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我的家乡红星村的农家书屋坐落在村委会,一棵百年银杏树掩映着几间白墙青瓦的平房……村里的人空闲时就会到书屋看书。”这是《我的书屋·我的梦:2023湖北少年儿童阅读实践征文书画手抄报优秀作品汇编》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刘叶琪,是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的一名学生,她是农家书屋的常客。

实体书店,不仅是书刊的销售场所,亦是重要的文化空间。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有实体书店100765家。

2024年,被广大读者誉为“共和国第一店”的王府井书店,迎来了75岁生日。岁月流金,进入新时代的王府井书店,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持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空间。

此外,各类实体书店也正加速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读者更多元的阅读需求。不仅如此,外形美观、业态丰富的实体书店,不再是城市专属,还走进乡村,在浙东、滇南、豫北、闽东等地的田间地头,播撒书的韵律与芬芳。

日新月异的产品,促进出版融合发展

2024年春,在春城昆明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将调查结果与往年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从2012年到2023年,全民阅读率显著上升——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由76.3%提升到81.9%,图书阅读率从54.9%提升至59.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从40.3%提升至80.3%。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由6.74本提升至8.15本。

图书阅读率的攀升,离不开优质内容的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为读者打造好的作品——《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与读者见面,点校本《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隋书》《南史》等书的修订本问世,《辞源》《新华字典》《辞海》最新版接续出版,《人世间》《牵风记》《雪山大地》等精品力作迭出。

放眼全国,图书品种和印数大幅度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图书品种由41.4万种增长到50万种,图书总印数由79.2亿册增长到114亿册。

新媒体和数字出版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助力媒介综合阅读率大幅提升。

“小时候,我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里,度过了一大段童年……”打开喜马拉雅App,作家李娟《我的阿勒泰》已有约800万的播放量。《红楼梦》原著朗读、《道德经》等经典作品导读节目,播放量则分别达到了2.3亿、2.8亿。

2012年,用手机“听书”还是一件新鲜事,能够听书的平台也不多。然而到了2023年,中国新闻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喜马拉雅、蜻蜓、咪咕、考拉、荔枝等可以听书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一组数据让数字出版人感到振奋——截至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1.3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04.91亿元,移动出版收入463.52亿元,在线教育总收入2620亿元,网络动漫总收入330.94亿元,数字音乐收入637.5亿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态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是“勇毅前行”:“政策体系日臻完备,文化主阵地地位凸显,出版融合向纵深推进,走出去迈出稳健步伐……”

数字时代,带给出版界最大的变化,一是出版单位普遍加强了融合发展的统筹谋划,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模式;二是出版单位正加快构建全媒体营销体系,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成为其吸引流量、增强营收的重要平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新突破。

放眼中华大地,一幅书香充盈的美丽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

(光明日报北京7月17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8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