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从咸菜小镇到“科学之城”,硬核张江这样炼成

来源:新华网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4-11-21 查看数0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 题:从咸菜小镇到“科学之城”,硬核张江这样炼成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董雪、杨有宗

  上海市浦东新区腹地,有一块220平方公里的沃土。面积不算大,却坐落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诸多科研机构,在芯片、药械等领域诞生了众多国内“首创”。

  这就是张江科学城。

  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乡野沃土,荸荠、红菱、雪里蕻是当地“三宝”;30多年后,咸菜小镇逆袭为“科学之城”,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重要地标。

  今年前三季度,张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产值增速分别达到27.7%、13.3%和5.5%。

  这片科创热土,蕴藏什么样的发展密码?

 三大先导产业全国领跑

  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超2亿美元,是什么单品能创造如此速度?答案是“张江创造”的创新药——呋喹替尼。

  呋喹替尼由张江药企和黄医药历时10多年研发,是一种新型靶向抗癌药。“我们的目标是为全球患者提供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说。

  2023年11月以来,呋喹替尼先后在美国、欧盟、日本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张江创造”辐射全国、走向全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如今,张江崛起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

  ——每天刷手机,体验好坏与否,芯片很关键。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张江科学城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区域之一,早在2022年就迈上了产值2000亿元的大关。2023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192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守护生命健康,离不开创新药械。从心脏支架到各类药品,坐拥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张江,已累计获批国家1类新药20多款,许多首创产品远销海外。

  ——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变革一触即发。大模型、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在张江已现雏形。去年国内发布了12款人形机器人,其中4款出自张江所在的浦东新区。

  来自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张江有企业2.48万家,外资研发机构18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家。今年前三季度张江企业实现总收入达到8604亿元,同比稳健增长。

 搞硬核创新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定力

  “种咸菜”每年都有收成,“种企业”的收获周期却要拉长到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搞硬核科技创新,如果没有坐‘冷板凳’的定力,就不会有‘热产业’的竞争力。”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侯劲说。

  当年的“种子”已成为产业的领航者,新的企业苗子正一茬接着一茬“发芽”。

  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张江,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形似“鹦鹉螺”的上海光源,是落户张江的第一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它犹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看清”微观世界。今年5月,上海光源迎来升级,其线站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我们的脚底下,就是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目前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出光。”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峥嵘告诉记者,这一装置建成后,科学家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能力,将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的水平。

  数据显示,张江建成、在建、拟建的大科学装置达到12个,将形成全球领先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创新策源能力。

  张江的韧性和潜力的底气还来自愈发集聚的产业生态圈——

  “药谷”“机器人谷”……一马平川的张江,却有不少产业“谷”。这些“谷”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低地,而是不折不扣的产业高地。

  在产业“谷”里,科技与产业碰撞,创新链和产业链、金融链融合。政府则成为企业“合伙人”,以一件件利企实事、一项项惠企新政,呵护科创企业茁壮成长。

  “不用自建实验室、不用买生产设备,一个人只要有研制新药的点子,背个书包就能来药谷创业。”——在张江“药谷”,这样的期盼已经变成现实。

  从孵化器到公共技术平台再到投融资,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药谷”的全链条服务帮助初创药企尽快将“发明变产品、产品变商品”。

  “科学家擅长科研,却未必擅长经营。对外融资、临床试验、药品注册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在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因编辑中心主任陈佳看来,“药谷”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人才集聚。“科学家+企业家”的组合产生的化学反应,爆发出巨大的创新能量。

  张江“机器人谷”负责人王涛说,目前已入驻80余家机器人赛道企业、机构。一方面,“机器人谷”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孵化创新、功能平台搭建,未来将建成可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的智能训练场。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寻找应用场景、形成商业闭环。“预计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数量会呈几何级增长。”

  加速迈向国际一流科学城

  张江科学城面积从原来的9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20平方公里,如何持续保持自己的创新优势?

  向原始创新要潜力,张江瞄准的是“最先一公里”。

  放眼世界,无论美国硅谷还是日本筑波科学城,都与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相伴相生。一片农田起家的张江,加大力度吸引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落户。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近年来落户张江的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是一家前沿基础研究机构。

  在研究所的球形大厅里,600米长的“天问”画卷引人注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说,研究所目前已形成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

  向体制机制要动力,张江要“创”更要“闯”。

  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张江持续探索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制度体系。

  为吸引海外人才,颁发自贸区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给初创药企“松绑”,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建设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物品通关时间从2-3个工作日缩短到6-10小时……

  华领医药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受益者。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告诉记者,依托这项制度创新,企业不出张江就完成了药物研发所要做的上百种实验,“多快好省”地推动了糖尿病新药多格列艾汀的生产上市。“立足张江,我们正在全球开展这款新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希望造福更多国家的患者。”

  向产城融合要活力,张江城市功能持续强化。

  商业、文体、教育、医疗等布局不断完善,构建多层次人才公寓供应体系,张江科学会堂等公共建筑陆续投入使用,城市更新项目加速建设。

  向国际一流科学城迈进,张江正在路上。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