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幼儿托育问题 老幼共托 一举多得(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下))
图①: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内,老人与孩子互动。
董绍进摄
图②: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开展向日葵亲子小屋活动,小朋友坐在老人怀里听故事。
王云娜 陈云菲摄影报道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当前,很多城市开始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幼儿托育问题。这种创新探索效果如何?社区居民有哪些期待?记者进行了采访。
模式创新
服务融合
循着欢声笑语,记者步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人们的指导下做面点。孩子们化身小厨师,系上围裙,手握擀面杖,有模有样地将面团擀成皮,老人们则将面皮捏成花瓣、元宝等造型。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平时我和爱人都得上班。过去,白天在外面忙,既担心老人,又挂念孩子,工作也不踏实。”家住南苑街道的王云说,“现在,老人和孩子一起到‘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有人陪着老人聊天解闷,还有专业人员照看孩子,我也可以安心上班了。”
于波是这家“一老一小”服务中心的经营者,他原本经营着多家幼儿园,去年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在运营幼儿园的基础上增加养老服务,转型做“老幼共托”。今年5月,“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进园后右转是幼儿园,左转是“托老所”。上午养生休闲,下午书法绘画……老人和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课程表”。目前,“托老所”里已有60多名老人。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始增加托育服务。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养老服务驿站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笑。“社区很多双职工家庭大人工作忙,有大量的托育服务需求,所以养老驿站就将托育服务纳入进来。驿站就在家门口,接送孩子很方便。”负责运营该养老驿站的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岚淇说。
养老驿站转型做“老幼共托”,一方面需要完善硬件设施,对场地进行改造和提升。路岚淇介绍,为优化孩子们的体验,他们调整了灯泡亮度、桌子高度,在墙面增加了小黑板、设计了活泼可爱的手绘图案。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管理和服务。过去养老驿站只需要考虑为老人提供健康菜品,现在新增了儿童餐,菜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目前,“老幼共托”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将养老服务与托育服务相融合,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康宁说:“很多城市出现了‘老幼共托’模式,市场上‘老幼共托’的机构增长较快,表明这一模式能够满足不少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于波认为,“老幼共托”模式能够实现“一举多得”:“一是场地、设施、人员等资源共享,可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和幼儿之间的代际交流;三是可以降低家庭照护成本,让家庭里的双职工更加安心地工作。”
多方支持
破解难题
岭南冬日,温暖如春。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黄华塘社区颐康服务站,年逾七十的邓伯伯正和好友一起聊天。与此同时,在与颐康服务站紧挨着的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他的外孙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户外活动,“一老一幼”各得其乐。
该社区“老幼共托”一体化机构由稚子乐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运营,公司普惠托育项目负责人周文琪介绍,面对还在探索中的“老幼共托”模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离不开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各方的帮助。
场地哪里找?
“建设街道是越秀区面积最小的街道,在服务场地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整合场地服务功能,向托育机构免费提供场地,并按民用价格计收水电费。”建设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文新介绍,根据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建设街道以黄华塘社区颐康服务站为试点,以原有服务功能为基础,嵌入托育服务功能,实现“一老一幼”一体化服务。
如今,在颐康服务站,一部分场地为老人提供日托照护、康复理疗、助餐配餐、辅具租赁等服务,另一部分场地作为托育园,为0至3岁的孩子提供托育服务。
颐康服务站和普惠托育园之间由一扇推拉玻璃门间隔,既满足功能独立的建设要求,又可同步实现场地共享,老幼共托,相互照应。
资金哪里来?
负责运营的稚子乐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前期投入资金对“老幼共托”场地设施进行了装修,添置相关设备。由于托费价格普惠,成本回收时间较长,对运营机构来说有不小的压力。
“街道为机构争取到了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以及嵌入式社区托育点的项目建设资金,为企业减轻了压力。”周文琪说,这不仅为机构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教育指导等提供了资金补充,丰富了托育内容,也为后续拓展服务提供了条件。
运营能否持续?
目前,该普惠托育园按服务时段收费,8:30至16:30为每月1450元,8:30至18:30为每月1650元,并且提供每天80元的临时托和每小时20元的计时托服务。“今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由于收费普惠、服务专业,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受到各界关注和家长欢迎,已基本满员。”周文琪说。
“托育收费加上各项补助,目前运营基本收支平衡。”周文琪介绍,“除了日常照护,颐康服务站和托育园会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代际活动,老人、孩子共处一堂,通过互动传递感情。”
提升品质
前景广阔
在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可以见到智能手表、智能安全穿戴装置等特别的设备。于波介绍,“开展‘老幼共托’服务,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成立了老年人安全设备研发团队,还拿出一笔‘健康资金’,专门用来购置微压氧舱、跌倒报警等设备。”
如何更好地保障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持续提高“老幼共托”机构的服务品质?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进一步明确政策指引。
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焦立涛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推进养老托育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建设标准,完善政策供给、人才支撑和监督管理。考虑到托育和养老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主管,还需要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凝聚促进“老幼共托”健康发展的合力。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老幼共托’模式需要既懂幼儿教育又懂老年护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短缺;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兼顾满足两类人群的需要,是‘老幼共托’模式面临的重要挑战。”于波说。
焦立涛建议,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老人照护和儿童养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开展“老幼共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老幼共托”从业人员素质。
完善标准与质量控制。
当前,“老幼共托”模式仍在探索中,很多机构是从原来的托育机构、养老机构转型而来,规模有大有小,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差别较大。
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文刚建议,应推动“老幼共托”服务标准化,提升质量水平。比如,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涵盖服务流程、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应逐步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升“老幼共托”服务的整体质量,增加公众对这一模式的信任、支持。
“‘老幼共托’机构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相比于单一的托儿所或托老所,‘老幼共托’能够增加老幼互动,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燕巧表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持续优化和完善‘老幼共托’模式,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付一凡参与采写)
- 冠军中国·青春接力|什么神器能让字幕会“轻功”?2024-12-16
- 镜观·回响|习近平主席寄望澳门青年成长成才2024-12-16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2月9日—12月15日)2024-12-16
- 关于2024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秋季)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引才2024-12-16
-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民生为大 “英雄城市”的幸福底色2024-12-16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