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绣点缀彩虹故里
冬日,青海高原的山川大地白雪皑皑,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哈承清驱车,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的家里出发,到各乡镇工坊收绣娘们做好的盘绣成品。
冬日农闲是绣品出活的好时节,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盘绣园,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几十位土族阿姑们一边拉家常一边绣着盘绣。“我的盘绣是跟妈妈学的,盘绣最经典的纹样是太阳花。”绣娘李卓玛什姐向大家展示两针两线绣法,一条做缝线,另一条做盘线,手指上下翻飞间绣品图案就形成了。
捻针绣花的功夫易学难精,土族姑娘幼时起就跟着家中的女性长辈学习盘绣,这种精巧的手艺在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融入了她们的血脉。看似简单的盘绣,其实比传统刺绣要复杂,笔者拿起绣片尝试了一下两针两线的绣法,结果盘线的大小和缝线针脚无法做到一致,影响绣品线条的美观。
青海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有丹噶尔皮绣、河湟刺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和土族盘绣五大绣种,统称为青绣。土族盘绣是互助土族独有的绣法,纹样鲜明、色彩艳丽,犹如互助特产青稞酒一样浓烈而火辣。
在互助的街头巷尾,土族妇女头戴缀满装饰的毡帽,身着彩色织锦缎的盘扣长裙,绣满盘绣纹样的腰带系在腰间,用五颜六色的彩布条拼接而成的衣袖,恰似天上的彩虹,独特而耀眼。因此,互助也被誉为“彩虹之乡”。
盘绣广泛应用在土族服装中,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技艺,更成为一种情感纽带,构筑起文化自信。在互助,每当节庆婚礼或重要家庭聚会,土族群众都会身着民族服饰,在衣领、衣胸、辫筒、腰带等处绣上太阳花、万字纹、回形纹等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盘绣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它伴随着民族的发展传承至今。那些精美的绣品,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也是部落身份的象征,每一个图案都可能蕴含着部落的独特故事。”哈承清说。
2006年,互助盘绣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作为互助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人员的哈承清,开始着手互助土族盘绣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只有产品市场化,提高经济效益,非遗传承才能持久延续,并不断融合创新。”哈承清说。
通过多年努力,土族盘绣多点开花,从“村头、炕头、手头”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让非遗与时尚消费渐次融合,不断拓展非遗文化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带动绣娘们开拓视野进行创业,增加了经济收入。
“我从2013年跟着哈承清做盘绣,和她跑了很多地方,还走出国门参加展会找市场,我们做的盘绣很受消费者欢迎。”东沟乡要麻村的胡兰索卡说,她在2024年参加了上海时装周,当她身穿盘绣服饰在聚光灯下走T台时,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
如今,胡兰索卡所在的公司主攻首饰、软装、服饰、箱包等30多种快销品类,年纯利润20多万元,并在政府支持下在村里盖起了两层600多平方米的盘绣工坊,带动周边75名绣娘进行订单式生产,订单源源不断。
在互助,绣娘们如一支耀眼的生力军,用坚韧和耐心细缝密织,不断前行。全县44家工坊、5500多位绣娘,用久经劳作的双手,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方素布绘就乾坤万象,几笔淡墨勾勒出岁月千秋。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国家主席梁强就中越建交75周年互致2025-01-18
- 促进哈尔滨“一日游”产品升级与服务创新2025-01-18
- 亚冬盛会 东宁有礼 东宁市旅游推介在哈举行2025-01-18
- 哈市开展“迎亚冬 净设施”专项行动2025-01-18
- 大手牵小手 逐梦亚冬会2025-01-18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