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微雕大师冯耀忠:以刀为笔,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镌刻永恒印记
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崔新燕发布时间:2025-02-05
查看数0
“哈尔滨是一座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城市。”72岁的杭州微雕大师冯耀忠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创作黄金丝微雕作品的初衷时说,这一切皆缘于2024年夏天的一次哈尔滨避暑之旅,让他对哈尔滨人的热情与城市之美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为亚冬会创作,苦熬33个不眠夜
冯耀忠说:“去年7月22日,我第一次踏上了哈尔滨的土地。在朋友的陪伴下我去了亚布力,听朋友介绍说这里即将举行亚冬会,是雪上项目的主赛场。我说真是太巧了,2023年杭州举办亚运会,这里又即将举办亚冬会,两个都让我遇到了。”
杭州举办亚运会时,围绕亚运会主题口号,冯耀忠用硬度仅次于天然钻石的钨钢丝创作了一件仅0.8毫米宽的微雕作品,填补了世界微雕艺术的空白。在朋友的建议下,冯耀忠决定要为哈尔滨亚冬会也创作一件围绕亚冬会主题口号“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的微雕作品,而这次他要在宽度更小的黄金丝上进行雕刻。在从亚布力回哈尔滨的车上,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作品做好。
从哈尔滨一回到杭州,冯耀忠便一头扎进了黄金丝微雕的研究中。与钨钢的硬不同,黄金的软让刻刀一刀下去笔画的两边便翻开了两座毛糙的“山峰”,非常难看。围绕这个问题,冯耀忠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与调整,而这一干就是一个月零三天,天天通宵。冯耀忠说,那段时间他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前为巴塞罗那奥运会进行微雕创作时的状态。“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黄金丝微雕搞出来,还一定要搞得漂漂亮亮,不仅仅是小,小是技术,好才是艺术。”
到了20多天的时候,冯耀忠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掌握黄金丝微雕的技术了,于是他就反复练习,在第33天,练废了五六十根黄金丝后,这件金光闪闪的亚冬会微雕作品终于完成了。
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用微雕传承体育精神
仅有0.5毫米宽的亚冬会黄金丝微雕作品完成后,与另一件也是为亚运会创作的仅有0.7毫米宽的钨钢丝微雕作品一同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至此,冯耀忠的微雕世界纪录已达22项,成为微雕世界里破纪录最多的世界冠军。
许多微雕作品都是在显微镜、放大镜下操作的,但冯耀忠的微雕却不借助任何器材。曾著有我国首部微雕艺术创作研究和微雕文化事业探索专著《刀笔岁月》和史学著作《中国古代微雕艺术史》的冯耀忠说,中国的微雕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哪有放大镜,古人的微雕靠的就是意念。”而冯耀忠22项世界纪录里最早的一项就是1993年元旦的现场命题蒙眼微雕。
作为微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微雕艺术专业博物馆杭州天石微雕艺术馆创办人、馆长,冯耀忠曾30余次应邀赴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举办个展,58次站上国际讲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从为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的仅有0.03毫米的世界上最小人体汗毛微雕作品《为国争光》,到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世界最小印章《王充之印》微雕作品,再到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上4000多字的微雕作品,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冯耀忠一直对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微雕创作情有独钟。“虽然我自己不是运动员,但是我对体育精神是非常推崇的,我希望能将这件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创作的黄金丝微雕作品赠送给亚冬会组委会。”冯耀忠说,因为微雕要创新,进行高难度突破的时候也要付出同样的体育精神。而接下来,他还想挑战天然钻石微雕,“高难度的微雕必须像中国运动员一样要有一种拼搏精神,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冯耀忠的微雕艺术不仅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宇宙,蕴含着无尽的精神力量。而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创作的微雕作品,无疑将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巅峰之作。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