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版”春节年味儿浓 年俗热引爆文化游

来源:证券日报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25-02-06 查看数0

手持英歌槌,伴随着节奏腾跃起舞,盔头上的翎子、脸谱上的长须随动作飘动,气势非凡。

“我们是冲着英歌舞来的,提前查了好多攻略。昨天在小公园看了几场,今天早上七点多就来这里等着了。”正月初五,在汕头市潮阳区2025年春节潮阳英歌嘉年华活动现场,锣鼓声喧天,李女士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值了!”

据了解,李女士一家从南昌自驾前来汕头过年,就是为了看当地的英歌舞,在这些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年味。

记者注意到,在民俗文化的带动下,潮汕地区成为春节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潮汕地区的酒店及民宿在春节期间一房难求,许多游客为了体验当地民俗,提前数月预订。潮汕牛肉丸、卤鹅等特色美食也成为游客必尝的美味,带动了当地餐饮消费的增长。

除了民俗活动,各类文化主题旅游产品也备受青睐,“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时尚。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例如,中国工艺美术馆在春节期间迎来大批游客。“今年过年没有回老家,接爸妈来北京过年,提前预订了票,带家人看看过年春节主题展,体验非遗之美。”来自山西的崔女士说。

非遗文化类消费显著增长,地方特色非遗项目也受到消费者欢迎。例如,瓷胎竹编、西安皮影和湘绣等兼具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的项目,成为消费者在春节假期的热门选择。

“春节申遗成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关注。今年春节,文化旅游热度空前高涨,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途牛旅游网副总裁齐春光表示。

旅游经济有望保持高位

旅行过节已成为欢度春节的新方式。2月3日,支付宝发布的2025春节消费观察显示,非遗资源和体验丰富的城市,如北京、西安、厦门、泉州等,受到游客喜爱。

春节期间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和高增长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四天,全市接待游客总量8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40.3亿元。

“春节假期本身就是传统消费旺季,为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政策端已提前发力,通过举办活动、发放补贴等方式助力消费需求释放。”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首个“非遗版”春节也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年俗”“年味”的关注,使得相关文旅消费表现火热。

洪勇表示,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年俗热”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追求。举办各种年俗活动,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展望2025年全年消费市场的表现,付一夫表示,今年春节假期的消费市场表现为整个2025年消费市场的火热开了好头,预计全年旅游消费将保持高景气度,呈现文化游、冰雪游继续升温,入境游消费持续增长等趋势。

谈及如何进一步延续春节期间的消费趋势,付一夫建议,政策端需要进一步细化,支持相应领域的消费市场繁荣。除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之外,还应该针对潜在需求、尚未满足的消费领域进一步支持,如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养老消费领域。

开源证券研报称,2025年或是“消费年”,促消费政策有望更加多元。除了已落地的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消费政策可能形式更加多样。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