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带着戏台箱子走村入户 皮影艺人的新春“愿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崔新燕发布时间:2025-02-06 查看数0

春节前后,辽宁省鞍山市岫(xiù)岩县的很多农户会把皮影戏班请到家里,用一场热闹的皮影戏庆贺一年的丰收,也为来年许下美好愿景,岫岩皮影戏也因此被称为“愿影”。

这是岫岩皮影戏传承人吕正业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他和他的皮影戏班带着戏台箱子走村入户,用皮影戏为百姓送去喜庆。

位于辽东半岛的岫岩满族自治县,下午四点,太阳就渐渐落山了。刚从几十公里外唱完“影儿”回家的吕正业又要带影班出发,这是他们今天的第三场表演。岫岩农村有个传统,每逢丰收、过年等喜庆事,一定要请影班来唱一场。岫岩县山多路远,这辆不大的电三轮就是他们去往各个村的交通工具。

大隈子村过去是个贫困村,前几年村民们靠养羊和种蘑菇脱了贫。去年,村民刘淑艳老两口儿种了三万五千段香菇,收入十几万。老两口挺高兴,合计请吕正业来唱场“愿影”。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地区,唱腔音乐丰富,最大特点是男唱女腔,唱腔高亢明亮。现如今,岫岩皮影戏的唱腔板式仍保持着原汁原味,说口念白富于乡土特色,音乐弦挂自成体系。

一方两米长的影窗,挡不住这出《樊梨花征西》的气势如虹,村民们既看不够也听不够。过年期间,影班最多一天要演十几场。2012年,岫岩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吕正业也成为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岫岩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吕正业:再早有这么一句话,“三年能出息个县官,三年出不了个影匠”,就是唱影这行也不是那么好学的。我希望有个接班人,为皮影戏注入新的血脉,将这个民间艺术持续下去。

这些年,吕正业一共收了六个徒弟,为争取更多年轻人爱上岫岩皮影,他大胆对唱腔、表演剧目等改良创新。

岫岩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吕正业:比如我们进幼儿园,演出《东郭先生和狼》《狐狸与乌鸦》,这个小孩子特别乐意看。单独创作一些儿童剧目、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给他们看,叫小朋友对皮影戏感兴趣,这对皮影戏传播与传承大有好处。

锣鼓响起,琴声悠扬,剧本里的古往今来、悲欢离合又在唱腔中鲜活生动起来。舞台虽简陋,吕正业却始终相信,他和他的影班会在乡间土壤继续扎根生长,唱响属于自己的人生曲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