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服务送到家!“网约护士”如何解决患者家庭急难愁盼?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由于慢性病患者增多、术后康复的需求增加,特别对于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体,专业医疗护理、居家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如今,“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可能,患者一趟趟跑医院,变成了预约护士上门。“网约护士”是如何解决患者家庭急难愁盼的?
很多老人会来海南三亚过冬。作为海南省南部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三亚中心医院承担琼南地区400多万常住人口及每年3000多万游客的医疗救治责任。
三亚中心医院居家护理项目
2021年9月,医院正式开展“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成为三亚市首家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护理部主任潘彩琴向记者表示,2024年,三亚中心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接单量达到了2023例,包括外来老人、本地居民,年龄最高的有百岁老人,也有未满月的新生儿。
潘彩琴说:“2023年突破了1000例,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再加上我们服务质量特别好,还通过患者的口头宣传,2024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比2023年差不多翻了一倍,一共有2000多例。”
在三亚生活的冯先生,家里97高龄的母亲因为进食量极少,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网约护士”的上门服务,解了他的心愁。
冯先生说:“老妈一看医院来的人就有一种安全感,特放心。重要的是手法特别好,在医院就是一线的护士,非常熟练。换完了之后,提供一些老人护理的注意事项,对我们特别实用。一次一次地来,他们很辛苦,有时候医院那边刚刚处理完危重病人,看老妈没吃饭,胃管拔下来了,赶紧又跑过来。”
到冯先生家上门服务的护士,就是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李秀南,在她看来,从开设上门护理服务到现在,变化最大的就是订单量。
李秀南说:“我的感触是客单量与日俱增。我们的住院患者有需求的也很多,带管出院的患者很多,所以会有这方面需求。刚开始其实不多,一个月可能就两三单,到现在我这个组上个月有十几单,母婴组的,他们的接单量就会更高了。”
李秀南上门工作照片(央广网发 三亚中心医院供图)
李秀南说,医务人员上门服务,并不只是简单处理,更是专业和周到。
李秀南介绍:“怎么能让那些老年人老有所养,就需要专业的人士上门去指导,不仅仅是换胃管、尿管。我们上门,会给一些专业的指导,比如怎么翻身,什么样的护理工具最合适,一天要吃多少……这都是经常指导的内容,不仅仅只是换个管,或者护理一个伤口那么简单。”
伤口造口组护士吴佩珊也提到,在上门护理的过程中,能给家属普及一些护理知识更重要,虽然工作量会增加,但很有获得感。
吴佩珊说:“我们会给他们做一些宣教,比如压疮的病人,教他们怎么去预防压疮,多久给他翻身,要给病人摄入营养的量,他就懂原来翻身是这么翻。这是很细致的活,伤口不是简单消毒就完了,我们要观察伤口的情况,针对这个伤口,我们要用什么类型的敷料。上门换药之后,很多患者给我们的反馈就是这个平台很好,他们能在家让我们上门换药。我们会利用自己下班的时间过去给病人换药,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收获。”
潘彩琴表示,由于上门服务的特殊性,医院对于护士上岗的标准很严格。
潘彩琴介绍:“在我们医院,临床科室工作5年以上,职称在护理师以上,必须要有这个条件,平时要去做测评,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怎么样,工作质量怎么样等。网约的服务项目我们是分组的,目前一共有8大组,假设导管组,我们要对护士操作技术做严格考核,还有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会现场做一些模拟案例,进行考核,我们优中选优。”
在山东济南,在职护士上门到家诊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门成立了公共卫生体系下的延伸家庭病房医疗服务模式,来真正做好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重症康复科护士郝荣荣向记者介绍了相关的服务流程:“重症康复的患者多数病情比较重,康复周期比较长,而更多的患者和老人更愿意回归家庭。在患者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当天医生和护士会共同上门来评估患者的居住环境,针对患者的仪器设备做管路的连接,比如吸痰器、制氧机等,会对高流量或者家用的无创呼吸机做参数的调节,后期开展线上线下医护共同查房的模式,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远程监护的方式来进行,线下上门的频次,我们会根据患者居家状况进行评估来决定。”
医护人员日常上门工作(央广网发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供图)
患者恢复得怎么样,家属的照护同样重要,护士还会对他们进行居家专科护理指导。
郝荣荣说:“比如气管切开、换药、吸痰护理、皮肤护理、被动肢体关节活动等,除了指导和查检,还检查患者居家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来综合评价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照顾的情况,来降低返院率。延伸家庭病房护理操作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开展,主要包括胃管、尿管的更换,静脉采血、伤口换药等。”
在郝荣荣看来,延伸家庭病房服务模式让患者回归家庭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得到了提升。
郝荣荣说:“给我带来的感触是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率,不脱离患者熟悉的环境,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护理操作要在家中进行,我们会对专业技术更严格,提升了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看来,“网约护士”新兴业态的出现是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
马亮介绍:“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失能卧床老人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相对来讲他们在护理方面的服务缺口还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现在网络接单、网络服务的模式日益流行,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两个方面的情况结合在一起,就让我们看到网约护理产业的发展,既让医院能够有更好的服务提供,也能够尽可能满足一些家庭和患者的需要。”
马亮认为,未来要做好并完善打通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马亮说:“要考虑怎么样去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进来,扩大相关的服务供给能力。也需要去打通相关的制度壁垒,让相关的患者、老年人更愿意接受这种服务模式。这项服务目前还是在一些中心城市进行,未来是不是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是乡村地区进行推广。需要我们去考虑怎么样进一步夯实基层的诊疗能力,特别是家庭医生、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尽可能帮助患者和老年人去解决他们在护理方面的需求。”
- “隐形卫士”督办专班:为亚冬会开闭幕式铸就坚实后盾2025-02-23
- 亚冬会开闭幕式圆满成功,揭秘仪式演出组的幕后故事2025-02-23
- 哈尔滨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025-02-23
- 奋进的春天|传统产业竞逐新赛道2025-02-23
-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北国冰雪释放新“热”力2025-02-23
- 冰城新闻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