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激活乡村文脉——江西千年古村探新

来源:新华社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5-03-27 查看数0

祠堂变学堂、“花海”带动“热游”、传统村落变身电影村……记者近日走访江西多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发现,当地深挖文化潜能,将传统村落文化与乡风家训、农事节气、红色文化等相结合,呈现出人来、业兴、村活、文盛的喜人景象,传统村落活力不断迸发。

  在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白鹭村,有一座清代建造的书箴堂,祠堂大厅正中悬挂一副对联:书可读田可耕二事均宜着意,箴有辞铭有训两端俱要留心。村民钟义有介绍,这副对联是想教导后人,不论读书还是务农,都要尽力而为才能有所成就。

  白鹭村始建于南宋,明清时期先后考取568名秀才,17名举人,2名进士,耕读之风盛行。近年来,当地把景福堂等部分祠堂进行改造,形成文化集散、基层善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场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还未步入景福堂,琅琅书声便从里面传来,白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何玉桥正在一句一句教孩子们读古诗。

  “我们会定期在这里举办书画教学、脸谱绘制、故事宣讲等活动,周末也有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孩子义务辅导课业。”何玉桥说,祠堂变学堂,孩子们既有了丰富的文化体验空间,也能更好将白鹭村的文化代代传扬。

  这是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白鹭村改造后的祠堂。新华社记者陈柱佐 摄

  眼下,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何君村的百亩油菜花竞相绽放,花海绵延,美不胜收。错落有致的传统建筑在花海的簇拥下更显宁静悠然,古树老宅、白墙青瓦与金黄花海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何君村始建于北宋,历经千年,不少传统古民居和祠堂仍保存完好。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何君村逐渐名声在外,许多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杨昆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4年前,杨昆返乡盘活闲置老宅,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改造了一个农家乐。他说:“店里主打本地特色美食,旅游旺季有时一天能接待200多人次,去年的营收超过200万元。”

  何君村党总支书记吴建生说,何君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利用乡村生态和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发展起农家乐、观光旅游等乡村业态,去年有3万余名游客到这里“打卡”。

  这是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新华社记者陈柱佐 摄

  不久前,一群湖南游客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过了一把“戏瘾”。在这个始建于南宋的传统村落里,他们除了欣赏美景,还作为演员参与微电影《渼陂鱼水情》的拍摄活动。

  游客林玉萍在微电影中饰演一位红军的母亲。拍摄过程中,她身着朴素衣衫送子参军,声音几次微微颤抖,叮嘱“儿子”等革命胜利就回来,眼里满是期盼。

  “渼陂不仅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红色文化也底蕴深厚。”林玉萍说,以往到别的地方参观常常走马观花,而这次沉浸式体验,渼陂村的很多实景细节和红色文化都印在了心里。

  “自去年起,我们相继推出6部微电影剧目供游客拍摄体验,在近30万人次的团队客流量中,约有半数游客会选择扮演剧中角色,亲身体验拍摄的乐趣。”渼陂古村景区总经理谭春丽说,微电影拍摄正成为渼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方式。

  目前,江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413个、省级传统村落157个、传统建筑2万余幢。“对传统村落最好的保护方式是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村落格局、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江西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处长王登平说。(记者陈柱佐)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