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记者手记丨走进梦洲岛——探访筹备中的大阪世博会园区

来源:新华社编辑:白锋发布时间:2025-03-30 查看数1152

 新华社大阪3月30日电 记者手记|走进梦洲岛——探访筹备中的大阪世博会园区

  新华社记者李子越

  距离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称“大阪世博会”)开幕仅剩将近两周,网络上关于世博会的讨论逐渐升温,展馆建设进度、园区安全状况等成为热议话题。日前,记者前往本届世博会会场——大阪梦洲岛,实地探访园区的筹备情况。

  这是3月26日在大阪梦洲岛拍摄的世博园区施工场景。 新华社记者 李子越 摄

  作为一座填海造地的人工岛,梦洲岛原本是工业用地,近年来为了承办世博会,这里逐渐进行转型。今年1月,出站口正对世博园东门的地铁梦洲站正式启用,给来这里的人们带来便利。

  上午9时,源源不断的人流从梦洲站涌出,排队进入园区。他们主要是布展人员、施工工人以及园区工作人员等,目前正在为4月13日世博会顺利开幕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是3月25日在大阪梦洲岛拍摄的世博园区施工场景。 新华社记者 李子越 摄

  此前网上有关世博会工期落后的消息引发关注,外界普遍关心场馆能否如期完工等问题。对此,大阪世博会副事务总长高科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正与各国协同推进工程管理,努力实现既定的建设目标。”他表示,开幕时园区整体将具备接待条件,一般不会出现展馆外部仍在施工的情况,但个别国家馆可能会在开幕后继续进行内部调整。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国家馆的建设进度不一。有的展馆不仅外部建设完毕,馆内布置也接近完成,但也有展馆仍在搭建外立面。

  目前已经接近完工的各国家馆造型各异,色彩与材质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不少展馆在外观设计上凸显本国特色:中国馆外形如一幅展开的书简长卷;奥地利馆以螺旋乐谱装点外立面;葡萄牙馆以绳索结构展现海浪流动感,表现其航海历史……

  通过走访少数已对媒体开放的展馆,记者发现“循环”理念在这里频繁展现。德国馆整体采用可循环材料,展示零废弃的循环利用模式;日本馆以巨大的木质环形结构象征生命与自然的连续性,展示的内容聚焦藻类利用、可再生材料及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位于园区一角的碳循环馆由多家日本企业联合打造,通过介绍碳吸收与再利用技术,体现“碳在地球环境系统中不断循环”的原理。

  这是3月26日在大阪梦洲岛拍摄的世博园区施工场景。 新华社记者 李子越 摄

  针对近期网络上有关世博园区安保问题的讨论,高科淳表示,对于地震、台风、酷暑等日本多发的自然灾害,园区已制定了应对机制,场内储备有三天的应急食品,并与警方、消防、自卫队建立了联络机制。

  据了解,大阪世博会的成人一日票定价为7500日元(约合50美元)。此前,不少日本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时,许多市民表示“票价太贵,不打算去”,这也引发了舆论对世博会人气的担忧。

  记者从运营方获悉,截至3月底,门票已预售约840万张,另有约200万张通过团体预约方式锁定。主办方表示,希望最终门票总销量能够达到2300万张,以支撑运营成本。

  为吸引游客,大阪世博园区还在空间设计方面做了独特尝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标志性的“环形大屋顶”结构。这座封闭圆环状的木质屋顶将各国展馆环抱在内,一条步行通道连接各区域。

  这是3月26日在大阪梦洲岛拍摄的世博园区标志性的“环形大屋顶”。 新华社记者 李子越 摄

  大阪世博会会场设计总监藤本壮介说:“虽然当今世界仍有冲突和战争,虽然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语言、传统各不相同,但是在世博会召开期间,希望我们都在这个圆环中和谐共存,彼此建立连接。这正是我们希望通过会场本身传达的信息。”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80002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